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一个农村孩子的城市化
为什么农村孩子找工作更容易“专业对口”?

为什么农村孩子找工作更容易“专业对口”?

作者: 涛心涛肺 | 来源:发表于2016-04-11 18:09 被阅读245次

    前几天,公众号“麦可思研究”发了篇对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毕业求职中与城市学生的不同表现的文章,里面有些说法令人眼前一亮。最吸引我的一组数据是:

    在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方面,农村学生>非农村学生。73%的农村学生,都干着“专业对口”的工作,相比之下,在城市学生中,专业对口的比例则只有66%。(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数据)

    这一个数据,是不是有点“颠覆常识”?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城市学生的基础更扎实,也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现在,我们来看看,报告中是如何解释这种“反常现象”之成因的吧。

    报告指出,“工科生对应的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比较高。而数据显示,农村孩子就读工科专业的比例更高,这可能是农村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性高的主要原因。”

    这个解释,有那么一点“味道”,但逻辑却很不严谨。因为,科技和工程类的工作对专业性要求高,只能说明“文科生干不了工科生的活儿”,却并不能代表大部分工科生就只能干这些“专业对口”的事情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文理兼通的工科生在抢文科生的饭碗;并且,有能力跟文科生抢饭碗的工科生,主要来自城市家庭,而非农村家庭。

    也就是说,纵使同为工科生,出身于城市家庭的工科生,也更容易文理兼通一些。与农村孩子相比,他们既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更容易胜任”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其实,在看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一组数据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知识面更窄、爱好特长更少,综合素质更欠缺,除了专业知识,别的都不会;因此,在求职时,更缺乏”延展性“,更难以胜任”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本文标题中说农村孩子”更容易专业对口“,这个表述,是很不恰当的。农村孩子绝非”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跟城市长大的孩子相比,我们在求职时更缺乏挑三拣四的资本;因此,哪怕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们并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所需,还是会勉强接受。因为,我们找不到别的啊。

    农村学生求职时”专业对口的比例高“,折射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农村孩子更难考上985和211大学。

    我读大学那会儿,很多同学跟我一样,从大一到大四,都经常问老师和辅导员:“我们历史系的同学,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因为,作为学生,我们总是自卑地认为,因为高考分数太低而被发配进历史系,就如同在就业这件事上被判了死刑一样,我们幼稚地担心,学历史是找不到工作的。

    那时,老师经常给我们说,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别太纠结于自己的专业。不过,我们都还too young,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今,毕业快九年了,再回头一看,我的同班同学,绝大部分都在做着“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并且,很多人的工作还特别高大上,我方才明白,“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是啥意思。

    我还想起,去年,有次在群里遇到一个校友,在介绍完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后,他补了一句”我本专业学得不好“。这句话,我真是太他妈的共鸣了。

    平时,我最害怕别人知道我是历史专业的,因为,我怕他们跟我“讨论历史问题”——我的历史,学得实在太烂了!

    不过,那天,我突然开玩笑对那个师兄说了一句:“我发现,复旦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本专业都没学好;然而,除了本专业,他们好像都是‘无所不通’,毕业后,都干着与本专业没什么瓜葛的工作。”师兄说:是啊是啊,毕业后多年后再遇到,经常很诧异说:‘原来你也干这个啊’。”

    从我参加工作后这几年的观察来看,也许,“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这种理念,只对985高校才适合。

    总体上,985高校毕业的学生,确实更有能力、也更有胆量去干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比“专业对口”的对他更有吸引力),并且,他们还可能比一些科班出身的人干得更出色;而绝大多数普通院校的学生,除非个人素质确实过硬,如果不是被逼到绝路上了,是压根儿不敢去尝试“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

    昨天中午,在浦东张江跟大学比我低一级的学弟聊天,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截止目前,我们历史系2007届和2008届毕业的同学,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金融业、咨询业。并且,在这些金融咨询从业人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从农村出来的!

    “农村学生”+“历史专业”的结果却是“金融”、“咨询”,之所以会专业不对口到如此“高大上”的程度,有两个关键因素——上海;复旦。(以前,因为拿复旦举例子,被人指责为“优越感太强”,拜托,真不是的好么。我是复旦的差生,我只有自卑感,而从来没有过什么“优越感”。只不过对它比较熟悉,解释问题方便而已。)也就是说,农村孩子如果能进入实力强一点的大学和城市,也是有很多机会、有能力去做”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当然,还是会比城市的孩子弱一点)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已经注意到了,不同于惯常思维,本文的逻辑,是倾向于支持“专业不对口”的。当然,我说的是“有能力专业不对口”,而非“只能去专业不对口”。从我的观察来看,除工程师之外,通常来说,需要“专业对口”的,都是一些技术性、工具性比较强,但却对创造性要求不高、能够“熟能生巧”岗位;而那些对天分、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要求极高的差事,通常都不需要专业对口。因此,专业不对口,是一件比较“有逼格”的事情。

    有能力专业不对口,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机会,甚至可以“多面开花”;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的就业能力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那他的选择余地会非常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会很差。不过,现实却是,在阶层固化的背景下,农村的孩子不仅考211大学更难,而且,毕业后也多流向了地级以下城市,服务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但在小城市的小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毕业生“能不能立马就上手”,而非其长远潜质。这也是农村孩子更难“专业不对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我们来说说农村孩子更容易选择“理工科”专业的问题。

    农村学生为什么更偏好理工科?因为,在一个制造业大国,理工科专业找工作容易,“来钱快”。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的父母和孩子都要更急功近利、更功利一些。我说农村的父母更功利,当然不是道德上的指责,而是,社会现实迫使他们只能这样。对农村家庭来说,“诗和远方”是奢侈品,我们只能先把重点放在“眼前的苟且”上。

    1999年,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前,父母都要求我考中专,因为,这意味着很快就可以赚钱养家了,而上高中、再读大学,是一件投资周期太长的事情,他们等不及——我妈曾经希望我上大学,来填补她自己没上过大学的缺憾,但在现实问题面前,在临考前夕,她还是向现实屈服了。(幸亏,我是个很不听话的孩子,我坚决要上高中。)连我妈那么有眼光的女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大多数文化水平更低的农村父母们了。

    我记得,当年我拿到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时,我的高中历史老师给我说:这个专业,很适合家里有钱的人去读。在上大学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历史、哲学,是贵族专业。也就是说,这些专业,虽然可以让人的素质更高,但赚钱很难,很适合富二代来读,穷人的孩子读这种专业,是有风险的。

    作为农村的孩子,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父母尚在为了生计而在别人面前低声下气的时候,我们是无法心安理得地追求诗和远方的。情怀这玩意儿,对我们来说是奢侈品。因此,农村孩子多倾向于选择更实用的理工科专业,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不过,农村孩子因为看到“父母尚在苟且”,便不忍心去“追求诗和远方”,给我们自己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农村出身的男孩子,普遍性地不太会玩,不会哄女孩子开心,因此,找女朋友比较难;而农村的女孩子,往往也“不敢玩”“放不开”“不够风情”,在感情上遭受更多的挫折。

    对,农村男孩子很难找到女朋友的最关键理由,绝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不会哄女人。而哄女人,恰恰是一种“专业不对口”的能力。

    PS:对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说的话:我是一个除了考试什么也不会的人,我没什么素质。但在默默耕耘几年之后,我发现,也许,对我这种没素质的人来说,只要会读书就够了。另外,如果你不小心上了一个不太理想的大学,也别灰心,上了三流的大学,并不意味着你这个人就是三流的;上什么学校,只能影响起点,但良好的阅读习惯,则可以决定你能够走多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农村孩子找工作更容易“专业对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ui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