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绍兴,留下的老街不算多,但能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每条老街里都飘着书香味,这里远有书圣王羲之、情圣陆游,近有北大校长蔡元培、文学巨匠鲁迅,名人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朝拜不过来。
作为旅者,来绍兴,鲁迅故里是必须打卡的地方,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课本就离不开他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自我解嘲的孔乙已,而是那个曾是少年的闰土。

那个在鲁迅笔下“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最后怎么样了?这个问号一直是我惦念的事。
周家在绍兴也算是大台门,是颇有些名望的官宦之家。小时候的鲁迅,家庭条件还不错,有一个当少爷的命。而闰土就没那么幸运,老爹是周家的长工,他自己也成了周家的小长工。两个人就是这个时候结识的吧。虽说家境天壤之别,但两个人毕竟年少,对阶级这个词还不算懂,于是才有了那段快乐的回忆。

闰土只是邻里叫的称呼,因为绍兴方言的原因他被叫成了闰土。其实他姓章名润水。据说出生后他父亲找过算命先生给批了八字,先生说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五行缺水,为了补命中缺少的水,先生给起了个润水的名字。很遗憾,本来就缺少水的命让大家活生生地叫成了闰土。水土不相容这是自然道理,看来这就是他的命吧,就算想后天改变也无力回天,这也注定了他一生的凄苦。

闰土还未成年,父亲就不幸因病而逝,撇下几个孩子不管不顾了。周家虽对闰土有感情,少爷的鲁迅甚是欢喜闰土的到来。但世上很多事都是让人措手不及的,周家的一场变故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
周家书香世家,鲁迅的爷爷周介孚为大清的进士,在朝廷为官,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为皇帝近臣,是大清朝时就职于翰林院。平日陪皇帝读书,讲经论籍,起草诏书等。周介孚在皇帝身边伺候着,多少文化人脑袋磨光了头发也够不着的事,原本是前途光明,却因一场科举舞弊案被革职入狱。

周家这一丑事在江南水城绍兴轰动一时,让整个家族在乡里间抬不起头。糟糕的是鲁迅的父亲此时身患重疾。漏屋连雨,少年的鲁迅已经做不成少爷了,为了父亲的病,作为长子早早的成了顶梁柱,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换来铜钱还没捂热就送到了药铺。

鲁迅家的生活拮据起来,他的母亲一个弱女子又难以撑起家,经济来源成了困难,突如其来的窘境使他幼小的心灵蒙受着焦虑与惊悸,至于他的小伙伴闰土,周家已无暇顾及。其实周家是对闰土很有感情的,何况闰土的娘还曾是鲁迅的奶娘。如果周家一直富足下去,小鲁迅读书,没准闰土会成了一个旁听生,多多少少也会喝点墨水,那样,后来的命运自然不同。

父亲的过世,让鲁迅家地位在族人中越发没落,甚至族人商议重分祖产,分给鲁迅家的也是最差的房产。少年的鲁迅刚直在那时就已展露了头角,坚决不肯签字。但他的抗争是无用的,这内心的伤害让他看懂了人情丑陋的一面,有幸他学业精进直到留学,一点点摆脱了家族的束缚,但这一走好多年,让鲁迅再也没了机会见他的闰土哥,。

再见闰土时已是1919年深冬。鲁迅家的老屋由周家新台门联合出售,按照母亲大人的要求,鲁迅从北京急急赶回来处理房产事宜。也就此时,鲁迅的母亲提及闰土每到家里来总会问起鲁迅,很想见他一面,而且她已经找人给闰土捎了口信,告诉他鲁迅回来的日子。

能见到闰土,鲁迅是兴奋的,这也就有了鲁迅后来写的《再见闰土》一文。很无奈,两个人相见却再也寻不回曾经的场景,有些儿时的伙伴只适合怀念吧,自是童小无猜,长大了也隔了一道墙。当鲁迅兴奋地招呼闰土哥时,已是中年的闰土却是木纳的,胆怯的,小心地回应老爷的称呼。那个少年闰土已一去不复返,两个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少年玩伴,就算鲁迅想努力改变,但那愿望迫近却越发茫远。

处理完房产一事,周家亲戚们的无情与自私在处理房产再次显露出来,鲁迅对这些老亲戚、对这个老城,心已冷了下来,我一直在想他这次离开绍兴后再也不肯回来,这是主因,当然不回绍兴的原因是多面的,这不重要,让人伤感的是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他从未踏入绍兴故土半步,也就再未见到过他的闰土哥。
那次见面时,中年的闰土早已娶妻成家,先后养了六个孩子,家里地薄收成差,却一堆张嘴的娃等着填饱肚子。闰土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面对吸血的社会已无力担当,直接压塌了肩膀,其中几个孩子们相继而亡,最终只剩得两儿一女,在艰辛中拉扯成人。

后来闰土积劳成疾,年老多病,生活贫弱困苦,有一年背上竟生了一个恶疮却无钱医治,恶疮化得出脓水来,又无药来敷,终不可愈合,于58岁时病逝,在无助绝望中结束了他的悲剧人生。
闰土的几个孩子仍旧重复着父亲的老路,生活没有一丝改观,在贫困潦倒中草草走完了一生。他的长子章启生虽早早过世,给妻子留下了三个孩子,除了小女儿夭折外,两个儿子却赶上了天翻地覆的新中国。

章启生的小儿子章贵,也就是闰土的孙子辈,终摆脱了章家的不幸史,1954年入职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章贵虽没读过书,但他却有一颗不服输的上进心,通过不断的自学和上夜校补习,在绍兴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人,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些小文章。
在纪念馆工作期间,章贵有幸接待了前来参观鲁迅纪念馆的周海婴,两人一见如故,聊起周家和章家世代相交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最后交往中两人成了挚友。

朴实的章贵工作勤奋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后被提拔为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一职。而今他再不会重复他父亲和他爷爷的老路,他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章贵育有一双儿女,一个成了财务工作者,一个成了人民教师,生活自是其乐融融,令人欣慰。

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已成往事,我想鲁迅先生知晓如今的新世界,定会甚为感慨,一篇新作《孔乙丁》横空出世是不可或缺。他一直想着和他的闰土哥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但他终是无力改变,他只能依托他的文字去呐喊。而今他的后代和闰土哥的后代已是同一世界的人,没有少爷和老爷,也没有短工和长工,故事很圆满,却是几代人的奋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当珍视之。

好故事在故事优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