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唧唧在墙上写着: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怎么做?似曾相识的句子触动了我。 其实第一次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对于这句话完全无感,大概那时的我真的无所畏惧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人担心顾虑,嗯,应该用“畏惧”这个词。那么,我在畏惧什么呢? 《谁》里的唧唧说他畏惧变化,畏惧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如果无所畏惧的时候,就应该进行改变。这个答案倒是没毛病,但除了鸡血,毫无实操性。
显然,这本励志书籍的答案无法让我满意。那么让我运用一下逻辑分析,寻找下答案。先深入问自己两个问题:1. 我到底畏惧什么?2. 什么情况下,我会无所畏惧呢?
首先,畏惧是源自忧虑丢失现状的优势以及担忧未来优势与劣势不确定性。说白了,畏惧无非是畏惧改变后的境况没有现状好。那么,接下来就是解决现状和未来的问题。继续问自己两个问题:1. 为什么畏惧改变呢?现状有什么是值得珍惜的吗?2. 未来有哪些问题我是无法承担的吗?如果发生了,我有解决方案吗?
这个时候就是剖析审视自我现状,舒适区一定有一些刚需配置,我们首先要甄别出这些刚需配置。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尽量收集对外面世界的信息,确定这些刚需在离开舒适区后是不是仍然存在?
到了这一步,才是理性意义上的“无所畏惧”,而不是无知者的无所畏惧。而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预期,成年人的世界很现实,我们能做的都是尽量提高成功的概率,但没有任何一种努力是100%的成功率。所以,要理解只要不是100%,自己总有机会成为那个倒霉蛋。
于是,我想是时候撸起袖子开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