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本的抄手

作者: 瘦竹斋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09:39 被阅读38次

《石头记》是康熙时期成本成书的一部封建社会世家大族青春礼教御用思品官方标杆高僧幽默还泪搞笑长篇章回杏斋应制小说。封建礼教就像笼子,情是关羽笼中鸟。《石头记》就是用封建礼教对情这种“市场经济”进行封建主义“宏观调控”的一部古典言情教化小说。“引(v.)幻情与警(v.)幻情”是其主题问题上的核心范畴,它们又分别人格化为作品中的角色秦氏和警幻仙姑,故《石头记》总目录页脂批畸记称为【“警(v.)幻情”榜】——它在第一回之前而非在最后一回中。脂砚斋将【“《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回划分为三个相等的部分,这说明作品确实如传统红学所言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但内涵却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么回事。这条主线可称为曹学(曹刿学)三进制主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段,以第三十二回“你放心”为高潮;“再而衰”段,以第五十七回“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为中潮;“三而竭”段,以第七十九回“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为低潮。高中低三潮一线而终。【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乃是【“《十二钗》”书】的平台部分,相当于DOS、WINDOWS,是操作系统,不计入线内。 “主线”这个概念,第一回【甲戌侧批: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在逻辑上对所有80后人有投鞭断流之效;【“《十二钗》”书】高潮中潮低潮泊松分布主线等分三进制,则在数学上对所有80后人有釜底抽薪之功。科学红学作者论的假说体系是:序书人棠村梁清标(1620-1691)论、原著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论、原稿批书人“松斋(空空道人)-脂砚斋(情僧)”高士奇(1645-1703)论、版本抄书人讷尔库论(庚辰本)张若霈论(“甲戌”本)励杜讷论(己卯本)、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论、版本赍书人“玉蓝坡”张廷玉(1672-1755)论、版本奏书人曹寅(1658-1712)论、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梦稿本狗尾续书人“立松轩”曹天佑(1715-1764)论,和康熙丁亥春【白描美人(《白描仕女图》)】新罗山人华喦(1682-1762以后,一作1682-1756)论。其中,康熙丁亥春【白描美人(《白描仕女图》)】新罗山人华喦(1682-1762以后,一作1682-1756)论是科学红学作者论体系的逻辑轴心。讷尔库在庚辰本第五十一回的落款可称四大原版成书年代的庚辰本“碳-14”,乃科学红学作者论体系的物理轴心。

与之相呼应的盗版版本学体系(抄手或组织抄写者)是:蒙府本抄手“玉田主人”谢墉(1719-1795)、列藏本抄手“罥烟主人”敦敏(1729-1796)、梦稿本抄手“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1715-1764)、“甲辰”本抄手梦觉主人敦诚(1734-1791),郑藏本抄手当廉使胡季堂(1729-1800)、舒序本组织抄写者绮圃主人-绮园陈少海(《红楼复梦》作者),与程甲本同时制作的戚序本“友人”戚蓼生(1730-1792)。程高制作程甲本时与戚蓼生共享性占有蒙府本、“甲辰”本、郑藏本前五十三回残卷、舒序本、由陈少海制作的梦稿本后四十回的简繁分抄性副本(21+19)五大资源,制作程乙本时另行占有由杨畹耕在“雁隅”即福建考场自回粤途中《红楼复梦》作者、郑藏本报抄手、舒序本组织抄写者绮圃主人、庚辰本中落款【绮园】者陈少海手中重价购得的庚辰本(“彼无”)和梦稿本(“得善”)两大资源,但庚辰本因借给鉴堂张问陶(1764-1814)阅览故在程乙本的制作中没有发挥作用。乾隆时期曹家店、胡家铺、高家湾是三大前后相继的盗版集中营,其中,程高甲乙印本的制作都使用的是盗版脂本,没有使用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脂本,故信息含金量为零。

在《石头记》版本史上,批书人吃作书人,校书人吃批书人,赍书人吃校书人,奏书人通过康熙皇帝吃赍书人,续书人通过著名的祖孙联系吃奏书人,这是一种递推过程。有趣的是,乾隆中期的续书人确实姓曹,却自命“雪芹”,真姓假名而续书,“曹雪芹”这个名字,在《石头记》楔子中就早已经被作书人吃了,这是一种回归过程。递推和回归合成递归。递归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实现循环的核心算法之一(另一算法是迭代)。通过这个红学递归我们可以看出:《石头记》楔子中的“曹雪芹”是不可能是人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是笔名(更非实名),这种“人”(包括吴玉峰)是绝对不可能有落款的,你不可能找到曹雪芹落款的任何文献证据而满足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吴玉峰、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因吴带-曹衣而成名,它们两个煞有介事的“人”反映的是“总其全部”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与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小说)的吴带-曹衣负阴抱阳体裁转换关系。这是一个文本论问题而不是作者论问题。因此,传统红学(曹学,和反曹诸学)在学术论题上存在重大失误。基于作者论论题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就必然是非学术的,故称红外学。只有基于文本论论题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才是学术的。

版本是红学的文献基础、第一物质基础。掌握了版本学,就掌握了红学的高端制空权。红学研究的物质对象,就是这些版本。红外文献(如曹学资料)应服从和服务于版本而不是相反。只有用网络数据挖掘反切反证反演之法取得充足的有效的资料,玩转版本学和版本史,红学研究才会有战略纵深。有了科学的战略纵深,才有威加于敌的磅礴气势。

因痴迷于作者论胡说和红外学索隐、附会,传统红学移铁(版本)就煤(红外文献),几十年来,“家”“师”辈出,竟然连用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一步到位证明庚辰本成本于康熙时期(成书时间自然更早一些了)这么简单的鉴定都做不出来,反倒望文生义想当然,用它“鉴定”庚辰本成本于乾隆时期。其实庚辰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即已发现,胡适显然是让“宝贵”的曹学文献给迷糊住了,曹学文献先入为主地占据了他的理智。其曹学美其名曰是考证,本质上就是以程高印本为基础的索隐,将作者与文本捆绑销售。索隐、考证蛇鼠一窝。与版本(庚辰本)发现的时间1933年一比较你就能发现,曹学是红学的极大倒退而不是进步,他们拥有比其前人更好的学术资源却反倒让版本学服从和服务于曹学的需要,让红内文献臣服于红外资料,让强证力顺从于弱证力。这种状况到现在仍然在惯性地继续,六十七种反曹诸学玩的都是另类的曹学游戏;他们的思路其实出奇地一致,那就是作者中心主义,让版本臣服于形形色色的作者论红外垃籍。版本学在传统红学那里从没有获得过自己独立的地位,版本学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逻辑严密的版本史体系,读者均望版生畏。

玩转了版本学,就盘活了红学,盘死了几乎所有的红学大师、红学家、红痴、红迷和传统红学后继者。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有趣的是,把曹雪芹盘的死去&活来——在前七十九回(号称八十回,原著。有自己的内在续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回,称【“《十二钗》”书】【今作】【“今书”】)中死去,在后四十回狗尾续书(外在续书,梦稿本)中活来。

典故是永不生锈的WD-40铁证,它们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鲜明的矢量性。因以曲沐-欧阳健为代表的程前脂后脂伪论的存在,我们需要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面向网络数据库“大海捞针”检索关键性典故(如己卯本、庚辰本用典宋代陈造《定海县厅事落成致语口号》“翚飞华屋酒如池,宾主风流况一时”的第三十一回正文“况一时,进来归坐”和三脂本用典唐寅《对菊图》“天上秋风发,岩前菊蕊黄。主人持酒看,漫饮吸清香”的第一回正文“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及己卯本、庚辰本用典宋代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的第五十七回正文“着(zháo)天风馋时气”,三个“坐”文将原版与盗版显著地区分了开来),利用盗版抄手过不了典故这个鬼门关的特点,当“机”立断,铁血甄别出原版与盗版。没有电脑平定不了的人脑。科学红学的这种版本甄别技术,称作“无典不经”公理。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作书人正文、批书人脂批、校书人畸记是三位一体的,脂批畸记是原著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三种文本都是我们所要阅读的原著,原著并非只有正文。

典故是区别于避讳、方言、混文的版本鉴定方法。避讳法和方言法捆绑作者,它无法实现版本对作者的独立;混文法或脱文法捆绑版本,它无法实现一个版本对另一个版本的独立。三种方法都不是科学的版本学治学方法。只有典故法才是甄别原版与盗版的高端、科学方法。“书法避讳玩的是书法几何美学,无重不避”“被前辈小说家使用过的方家之言是不分地舆邦国的”“脂批须是句子,不是句子就不是脂批”是科学红学证伪传统红学版本学三大幻方法的重要命题。而“典故是盗版抄手难以逾越的智力珠穆朗玛峰”,则有效地保证了科学红学典故甄别法的正确性。

科学红学利用电子技术对版本的典故主义甄别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版本学术语:版本数组。《石头记》十四大版本共分三大数组:原版脂本数组、盗版脂本数组和印本数组。三大数组之间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其中,原版脂本数组有靖藏本、己卯本、庚辰本三大预备版本和正式版本“甲戌”本,共四个版本。盗版脂本数组有预备续书蒙府本、正式续书梦稿本、变相续书“甲辰”本、列藏本、郑藏本、舒序本、戚序本,共七个版本。印本数组有程甲本、程乙本和东观阁白文本,共三个早期代表性版本。盗版脂本和一切印本都是盗版。盗版脂本成本于程高印本之前,直觉即知,不证自明,无须多言。所谓直觉即知,就是连外行也都明白的,不用翻阅即可先验地知道的,生而知之。电子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甄别出盗版脂本,找到程高印本的家。程高印本有了盗版脂本这个家(程高本脱文出自“甲辰”本脱文,“甲辰”本脱文源于梦稿本删改),程前脂后论就终生疲软,再也折腾不起来了。

程高甲、乙系列印本统治红学史有一百多年,印本可名“航”。乾隆时期盗版脂本可曰航母,而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脂本则可曰航祖母(外婆)。盗版脂本中的程甲所用“甲辰”本、舒序本、蒙府本和程乙所用梦稿本是航嫡母,其他乃航庶母(列藏本、郑藏本)或航干妈(戚序本)。

无论曲欧蚂蚱如何蹦跶,只要承载后四十回文字的梦稿本、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白文本被典鉴为伪本,那后四十回文字就是伪文,它就不是原著中固有的东西。这叫以皮证毛,皮伪则毛假。只要程甲本的底本“甲辰”本和参本舒序本、蒙府本,程乙本的底本梦稿本被典鉴为伪本,那程高甲乙印本就是垃籍之垃籍,即二阶垃籍。由程高甲乙印本衍生的历史上所有的程甲系本、程乙系本,就是垃籍的N次方或垃籍集中营。传播过程中的这种不可逆律,叫做信息衰变律。一切垃籍都是没有读解价值的。

典故鉴定法是鉴定艺术品和古文献的网络时代特有的高科技方法。这种方法可吸纳海量的网络外行参与鉴定,令其一夜之间“立地成佛”“垂直飙升”速成为超级内行,睥睨以经验为方法的那些前网络时代所谓的内行,使鉴定工作平等、交流、共享。例如现存日本、叫价2000多万元的王羲之“妹至-大报”帖,我们可以典鉴其为唐代诗人兼画家刘商所摹,是由当时的日本遣唐僧戒明带回日本的。再如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顾恺之《<女史箴>图》,我们可以典鉴其为后人对顾恺之原《<女史箴>图》的摹本,它并非像某人所说的是后人的盗名本。典故鉴定是人脑无力完成的,很显然,像“妹至-大报”帖、《<女史箴>图》这样的超级古董,人脑连从何处入手进行鉴定都是懵然无知的。王羲之因与《石头记》航祖母级原版本靖藏本第十五回脂批【堕泪笔】有瓜葛,顾恺之因“三绝”和《画云台山记》“三分倨一以上”而与《石头记》脂批有全面战略裙带关系,两者都是红学的无尚贵宾且二人乃是书画史上重量级的人物,故科学红学顺带研究了与其相关的其他艺术品的鉴定。

思维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思维,电脑力量还得靠电脑力量来摧毁。正文中的一个字,诸本皆同,独某本不同,这种不同又无法用典故或熟语或典雅化表达等来说明而诸本皆同却可以典故或熟语等来说明,则该版本为盗版。此字是该版本为盗版的充分条件。这种版本鉴定技巧,称为“版本审丑”。无典故支撑的独有异文是一个版本的疮疤而非奖章,俗语云:鸡巴毛撑不起裤裆。

孙子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石头记》十四个版本中,某个版本某处出现独有异文,科学红学就会实施“十则围之”之法,予以聚歼。科学红学通过饮食化文PK饮食文化的饮食之战建立饮食医药数据库,澄明“御田”的本义——田通“佃”,御田即钦拨佃户,聚歼蒙府本独有异文“玉田京米”“玉田胭脂米”,隔世猎捕蒙府本抄手谢墉(1719—1795),就是“十则围之”战法的经典战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异,有典则经——第六十回所谓“玫瑰露”事件中,“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之“道”字,乃庚辰本独有文字,诸盗版皆为“当”字。很显然,盗版抄手不明白“玫瑰露”是五儿等人对西洋葡萄酒的称谓,不懂葡萄酒的用途出典于《本草纲目》,认为“胭脂一般的汁子”是玫瑰露、像葡萄酒,遂集体校改原版“道”字为“当”字。因此,这个“当”字就成了诸盗版的共同胎记。《石头记》中,玫瑰清露瓶高三寸(第三十四回中),西洋葡萄酒瓶高五寸(第六十回中),两者是有区别的。

美女是爹妈生出来的,不是韩式整容创造出来的,更非“增删五次”蹂躏出来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对原版、原著的鉴定,需要读者具有上乘的登徒好色之力。

脂砚斋作批的对象是原稿(侧批眉批或回前回后批,无夹批),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没有脂砚斋的一个亲笔。也就是说,原稿相当于数据库(正文库和脂批库),而版本相当于报表。版本是校书人畸笏叟组织制作的。版本中的【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等所谓“顶部落款”,是报表特有的形式。数据库落款只有底部落款形式。传统红学没有区分数据库落款与报表落款,故对脂批与畸记这对范畴没有认识,对脂批与畸记同一所指对象其能指的概念维度不同没有认识。脂批只有章回维度,畸记则有版本、章回、书页三个维度,故谈论畸记应使用三维陈述,如““甲戌”本第十三回第四、五页(第四页正面开头部分和第五页正面开头部分,删繁就简)”“靖藏本第二十九回第2页背面、第17页正面”等;而谈论脂批,只可使用“第二回下半回中上半个半回”这样的内三维陈述。

靖藏本第一册封面贴条【卣臣,己卯年録】第十三回【棠村】落款、庚辰本第七十五回【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和“甲戌”本第一回【“其‘弟’”棠村序】是鉴定三脂一靖四大原版成本时间为康熙时期的显著标记。没有曹学姓骚扰,版本鉴定其实是很容易的,而曹学家磕着等身长头匍匐于作者中心主义,令红内的版本服从和服务于红外的曹学资料的需要,这就让版本学显得扑朔迷离、十分诡异了。

通过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等证明三脂一靖四大原版成本于康熙时期,通过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曹雪芹无落款证明<石头记>楔子中的曹雪芹不是人,这是科学红学的破曹策略。在科学红学中,传统曹学被改造用于原版传播学研究和盗版抄本制作研究(续书研究)。

传统红学在阅读原稿批书人脂批和阅读版本校书人畸记时,均存在“概念维度不足”的问题。例如脂批中的【半部】,若没有意识到脂批中用典《声律发蒙》“千金骏马,两部鸣蛙”的这个概念是回•部•半部内三维结构(一部等于半回,两部骈俪对偶),就会误以为作品是不完整的,还有80后。再如畸记中的【“卫若兰”射《圃》文字】(冯紫英蟋蟀文字),若没有意识到畸记中用典《百家姓》“冯陈褚卫”和宋代周密《西塍废圃》“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的这个概念是版本•章回•书页外三维结构,也会误以为作品是不完整的,还有80后。

虽均为三维概念,但同一概念在脂批与畸记中各维的性质有所不同,如【狱神庙】(以曾做过刑部大司寇、圣诞千秋为四月二十七日的五王范承业为代表,供奉五位遮[卫]天[子]大王的清虚观。唐装狱神庙而非汉服狱神庙。藏代修辞格)在脂批中单纯指第二十九回(原稿第二十九回),而畸记中则特指靖藏本第二十九回。概念的维度性质不同,是我们将畸笏叟称为版本校书人而非所谓第二批书人的根本原因,尽管校书人也有一些批语。“校书人”这个术语,是科学红学重要的原始创新,它使版本学研究走向成熟。

康熙时期成本的三脂一靖四大原版最显著的版本学特征是【“《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回首尾皆或不分回或不分章。这个问题决定了《石头记》楔子中的吴玉峰、曹雪芹不可能是人,而只可能是吴带-曹衣体裁转换(“总其全部”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与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小说的纲-目体裁转换)的人格化形式。传统曹学因此而须被改造用于百二十回《红楼梦》之后四十回续书人研究,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对后四十回续书(梦稿本)的著作权是难以动摇的,这也是六十七种反曹诸学远不及曹学之处。也就是说,传统曹学尽管是垃圾,但却是可回收再用的垃圾,而反曹诸学则是不可回收再用的纯粹的垃圾。续书与原著的章回结尾套语有别:前者为“未知......”,后者为“不知......”。

【“《十二钗》”书】首尾不分回或不分章,续书人曹家“雪芹”冒名不冒姓。对于“章回"和姓名,我们使用辩证论理指数双因素分析,就能顺利破解文本论之谜和作者论之谜。思维的维度不足,必致自己对文本和作者均一窍不通。科学的红学需要读者改进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语法上的汉语非谓语动词,逻辑上的双因素概念,修辞上的藏代修辞格,章法上的伏应二进制,它们都是汉语的高端思维、复方思维。思维维度不提升,维度不足,阅读《石头记》这种由康熙南直书房大内国手级精英(原著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原稿批书人“松斋(空空道人)-脂砚斋(情僧)”高士奇(1645-1703)、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的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制作的“平常”作品,就会进入皓首穷经却自始至终一窍不通的猥琐状态,使自己显得十分白痴。

松斋(空空道人)一阅、脂砚斋(情僧)三评,是为【凡四阅、评】。因此,预备版本有且只有靖藏本(戊寅年定评第一至三十回)、己卯本(己卯年定评第三十一至四十回)、庚辰本(庚辰年定评第四十一至七十九回)三本,并无第四大版本。《情僧录[石头记]》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故丁亥春起抄的最后整理版暨待曹寅刻印而因其故终未刻印版的“甲戌”本凡例中提及《石头记》(特称第一回)、《红楼梦》(特指第五回或第一回至第五回)、《风月[宝]鉴》(特指第十二回或第一至十二回)、《[金陵]十二钗》(特称第十七回至七十九回,或泛指第一回至七十九回),却唯独不提《情僧录[石头记]》。如若提及《情僧录[石头记]》,就会犯下自我指涉的逻辑错误,形成悖论。楔子中,所谓的“五大书名问题”,凡例中其实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庸多言。读者(以土默热为典型)读不懂说明文的凡例,就把这个“问题”折腾成了天大的问题。同样地,读者(以刘梦溪为典型)读不懂双因素命题“天子之邦当以中[原]为尊”(天子之邦是正统王朝,正统王朝当以中[原]为尊)而误以为作品有所谓“反满思想”,进而陷入了红外索隐学的泥潭之中。事实上,刘梦溪的学术堕落,早在他于2005年提出芹系谁子、脂砚何人、续者为谁三大死结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康熙丁亥春起抄的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中,《情僧录[石头记]》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概念称谓,故《情僧录》中不提《情僧录》。《红楼梦》特指第五回或第一回至第五回,藏代修辞指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风月[宝]鉴》特指第十二回或第一至十二回,藏代修辞指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头记》;《[金陵]十二钗》作为五绝标题诗的标题名,藏代修辞特称第十七回至七十九回,或藏代修辞泛指第一回至七十九回。藏代修辞格具有以局部代局部,以局部代整体或以整体代局部的辩证论理风味,概念称谓与概念表述之间会产生修辞距离,形成悖论。读者一旦明白了藏代修辞格的修辞机制,就可用“A”=B的代数方法很简易地消解“偏全悖论”,从而完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不懂藏代修辞,就读不懂说明文的凡例而骑马找马在七十九回(号称八十回)是否完璧问题上争讼不休,如此一来,就不能临门一脚对文本的版图进行科学划分,读者对作品的读解,也就始终处在集体不入门的生吞活剥状态。

与《石头记》题名一样,“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本的命名也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己卯冬月定本】只表示脂砚斋己卯年冬月定评了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回这一部分(当然,也可回批前文),【庚辰秋月定本】只表示脂砚斋庚辰年秋月定评了第四十一回至第七十九回这一部分(当然,也可回批前文),但“己卯本”“庚辰本”这种命名,其当时的本义却是己卯年定稿、庚辰年定稿,好像这是一个作书人“增删五次”问题。须不知,版本之间的这种一芹之微的差别与作书人【十年辛苦】两者是远远不能搭配的,我们用“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就可证伪这种谬论。【己卯冬月定本】【庚辰秋月定本】前是有限定语【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由此可知,定乃“定评”之意,本表示“部分”,每十回为一个单位部分。也就是说,定本既非定原稿,也非定版本。己卯本、庚辰本命名尽管以偏概全(却没有《石头记》题名那种有意识的藏代修辞意味),但已约定俗成,无须改名,且两本命名机制一致,故可将这种命名推之靖藏本,称其为“戊寅本”。也就是说,戊寅年(逻辑上,“甲戌”在干支年中是第11位,这里的意思是第十一年,上承所谓“披阅十载”。正文中的纪年不同于脂批和畸记。《石头记》成书于康熙丁丑1697年仲春,脂砚斋在原稿上开始作批就是1698年)脂砚斋定评的是第一到三十回,故戊寅本(1698)、己卯本(1699)、庚辰本(1700)三大预备版本可并论。待曹寅刻印而因其故终未刻印的最后整理版的正式版本“甲戌”本在形式上沿袭的是靖藏本的格式,内容上则兼收并蓄了预备版本和原稿。若以版本成本而论,丁亥春起抄、戊子孟夏完成的“甲戌”本才是最后的终定版本。做版本比较时一定要明确其先后顺序,特别是预备版本与正式版本的先后顺序。

《石头记》的五大题名都可以称谓作品,但脂砚斋习惯性的称谓是“《石头记》”。其中,《石头记》是作品的药引性题名,《情僧录》是标示作品批评意境的意境性题名,《红楼梦》是作品的题材、主题性题名和纲要题名,《风月宝鉴》是作品的立意性题名,《金陵十二钗》是作品的内容性题名,五大题名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作品无师自通的题名体系。相应地,所谓“五大题名者”中,空空道人(松斋)、情僧(脂砚斋)不像人却是人,吴玉峰、曹雪芹(吴带-曹衣)像人却不是人。梅溪像人且是人。

在脂批、畸记中,“成书”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今人所理解的。【书未成】(第二十二回下半回书未成)与今人所理解的成书是相应的,但【哭成此书】乃因无巧不成书而来,它标志着“哭”是作书人的核心作书技巧,故有“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之类的表达。幽默文本是很感动人的,但它必须先感动自己;作书人被自己的作品所感动也会表现为哭,从这个角度看,哭也是作书人付诸真实情感和无数心血于虚构的作品的一种正常情态。作为一部与绿窗题材相对的红楼题材的古典言情小说,《石头记》文本的一切都是化用的、虚拟的,只有情感才是货真价实的。

《石头记》题名体系集成了在它之前的四大名著的意境。其中,《石头记》和《情僧录》(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集成的是《西游记》的意境。《红楼梦》(第五回章回标题)集成的是《三国演义》的意境:警幻仙姑充当了诸葛孔明的角色,作为《石头记》七十九回完璧全部小说的提纲的《红楼梦》判词判曲类似于《隆中对》。《风月宝鉴》(第十二回章回标题)集成的是《金瓶梅》及其序言的意境——正像宗春启先生所言,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纨袴膏粱的反面教材,读者应该反着读。历史上,康熙时期刘廷玑《在园杂志》中最早且系统论述了对诸小说名著“反着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逻辑上相当于反证法或“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对读者的逻辑思辨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石头记》是康熙时期成本成书的一部封建社会世家大族青春礼教言情教化官方标杆御用思品长篇章回杏斋应制小说,风月宝鉴之“鉴”乃《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之“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非“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因为文学不是史学。也就是说,反着读是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对应的对象是被作书人贾宝玉。误文为史者均与其形形色色的作者论胡说相联系,其作者论与文本论是粘粘糊糊,并不自觉分开的,它会降低作品的品位。同样地,若将贾宝玉视为正面教材,《石头记》将被降格为现代琼瑶小说和韩国肥皂剧。因此,反着读而非正着读,以人为镜而非以古为镜,这是读者读解在方法和对象问题上的两个基本点。

《金陵十二钗》则集成的是《水浒传》的意境,相当于“女水浒传”。

靖藏本时人称靖藏本,乃因扬州靖应鵾所藏而得名,简称靖本,题《石头记》。一九五九年由南京毛国瑶发现,为康熙时期最早由原稿誊清的抄本。一九六四年尚在,文革期间遗失不知下落。靖藏本夹条就像它的舒爽卫生巾,可以代表该版本的存在性。因有此上半身夹条,故靖藏本可称航祖母级原版本。

据目验者毛国瑶回忆,此本未标书名,亦无序文,中缝亦无页码。初称《红楼梦》,嗣后也有称《石头记》者。原有八十回,存十九册,蓝纸封面。钤有“拙生藏书”“明远堂”篆文图章。一九五九年发现时,已分十厚册装订,缺失第二十八回和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尾部残失三页。实存七十七回有余。竹纸抄写,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而不及有正本。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未察。有三十九回为白文本。“明远堂”系靖氏堂名。

靖应鵾祖籍辽阳,旗人。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居扬州,清末自扬州迁南京。一九六四年发觉靖本遗失。现存毛国瑶抄录的有正本所无批语一百五十条。从批语所附正文看,靖本不缺僧道与石头对话那四百三十二字,与“甲戌”本相当。

原书有三十五回全无批语,其他各回则附大量朱墨批语。书的封面下原有“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字样纸条。夕葵书屋是《熙朝雅颂集》(其中选有敦诚、敦敏有关曹雪芹的诗)的主要编纂者、乾隆时著名文士吴鼐的书斋名。书发现之初,毛国瑶曾将此本与戚本作了对勘,摘录戚本中所无的批语一百五十条。后来,将它发表在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一九七四年八、九月号上,并撰文介绍。此外,《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二期周汝昌《〈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一文中也曾介绍这个脂本,并校读、解说了其中的部分批语。毛氏所忆《红楼梦曲》中有“箕裘颓堕皆荣玉”之文,“荣玉”,己卯本作“荣王”,梦稿本作“莹玉”。第三回《西江月》词,靖本“贫时那耐凄凉”,梦稿本“贫穷那耐凄凉”,戚本“贫时难耐凄凉”。第六十七回有四条批语,为此本所独有。经比较分疏,靖本批语应为一百六十条。这些批语有回前回后总评、眉批、侧批和双行夹批等形式。因毛国瑶生前害有散光眼病,误将汉字上的点、捺看作旁添符号,故毛抄靖批颠倒错乱,难以纠读,以至靖批的合法性被深度置疑。第四十八回脂批更甚。此回长批俞辑有“秦平”听觉思维错误,而毛抄却有“不让”视觉思维错误,两者殊途却酷似同归,产生共振,遂成论敌持久攻击并升级为人身攻击的所谓“软肋”。

蒙府本以靖藏本为底本,戚序本以蒙府本为底本,故毛国瑶靖戚对校客观上恰是祖孙对校。蒙戚双行夹批可代靖藏本双行夹批,这些夹批毛国瑶没有记录。蒙府本不使用靖藏本眉批,戚序本不使用蒙府本侧批,这是二本的过录特点。《石头记》版本史上有三大著名的祖孙关系,一是靖藏本(康熙时期)-“玉田主人”谢墉蒙府本(乾隆中期)-戚序本(乾隆晚期)的建设性的祖孙关系,二是曹家“雪芹”狗尾续书梦稿本(乾隆中期)-梦觉主人敦诚“甲辰”本(乾隆中期)-程高本(乾隆晚期)的破坏性的祖孙关系。前者以双行夹批为纽带,后者以删改和脱文为纽带。建设性祖孙关系传统红学因不知典故鉴定之法将靖藏本视作伪本置之不用而没有发现,破坏性祖孙关系传统红学因违背“印后无抄”经济学公理认为梦稿本抄自程乙本而没有发现。三是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内部靖藏本-己卯本-庚辰本三大预备版本的祖孙关系,此以【“卫若兰”射《圃》】(第二十八回中,冯紫英出题“蟋蟀”可基于宋代周密《西塍废圃》“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典故射“《圃》”字,【“卫若兰”】基于《百家姓》“冯陈褚卫”典藏代修辞指冯紫英。第八回【金魁星之事】说的正是宋代周密(1232-1298)《癸辛杂识后集/光斋》“太学先达归斋,各有光斋之礼,各刻于斋牌之上。宰执则送真金碗一只,状元则送镀金魁星杯柈一副,帅漕新除,各斋十八界二百千、酒十尊”)为纽带。靖藏本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狱神庙】(以曾做过刑部大司寇的五王范承业为代表,供奉五位遮天大王的清虚观。唐装狱神庙而非汉服狱神庙)回)两回版本页的污损以致【迷失】致使以其为底本的己卯本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蟋蟀段落留白,以己卯本为底本的庚辰本也因此而留白。所以说,第二十六回畸记所谓【“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第三十一回狭义脂批所谓【若“兰在射圃”】意思是若第二十六回贾兰骑射的第四十九回湘云胡服。脂批、畸记人头不同,修辞格有异)问题是个80前第28回问题,而非子虚乌有的80后28回问题。传统红学研究者(无论是伪尊脂派还是反脂派)不按逻辑规矩“墨守成规”进行三段论思考,缺乏理解力,从而全面窒息了自己“标新立异”的观察力。

基于经济学常识,坚持“印后无抄”公理,我们是在坚持唯物论。弄清原版脂本内部的祖孙关系(靖藏本-己卯本-庚辰本)、原版脂本与盗版脂本之间的祖孙关系(靖藏本(康熙时期)-“玉田主人”谢墉蒙府本(乾隆中期)-戚序本(乾隆晚期))、盗版脂本与印本之间的祖孙关系(曹家“雪芹”狗尾续书梦稿本(乾隆中期)-梦觉主人敦诚“甲辰”本(乾隆中期)-程高本(乾隆晚期)),我们是在坚持辩证法。在抄、印关系问题上,科学红学仍是用唯物论(判定)+辩证法(求解)两道工序解决问题。

靖本批语经人作了提要式删改,不见脂砚斋之名,但见序书人棠村(梁清标,1620-1791)落款,值得注意。其中有和戊子孟夏之长批和被乾隆中期“义重冒[名]”的狗尾续书人曹家“雪芹”、预备续书蒙府本中落款“立松轩”者沿袭的“旺族都中吾首门”诗(亦见于戚本),曹家“雪芹”正式续书梦稿本即以靖藏本为底本。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有最迟的“辛卯冬日”版本赍书人玉蓝坡张廷玉(1672-1755)题记,第四十一回有最早的“丁丑仲春”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题记。靖藏本第二十八、二十九两回的“迷失”为畸笏叟张英于庚辰本所记录,第二十七回尾批因第二十七回结尾正文形式上楔入第二十八回开头,故摆放于第八十回后待处理。从畸记所反映的迷失等差数列分布情况看,当时靖藏本的抄写是在未分切纸张上进行的,是未分切前迷失而非分切后散落。这是与庚辰本第六十八回两页散落情况不一样的地方。

靖藏本的传播学记录有嘉庆(三年)抄本千山试魁《红楼梦诗词选》和苕溪渔隐《痴人说梦》,故知其六十七回标题为“置外舍贾琏匿新宠,泄机关凤姐定阴谋”,此可解释第五回所谓凤姐判曲中的“机关算尽”一语。

靖藏本、己卯本、庚辰本是三大预备版本,康熙丁亥春起抄的最后整理版暨待曹寅刻印而因其故终未刻印的“甲戌”本则严格协同靖藏本18*12的版式,这从第一回棠村序言18*12*2字的进出可以看出。己卯本出自靖藏本,庚辰本出自己卯本,而康熙丁亥春正式起抄的“甲戌”本则集成了原稿和三大预备版本,是最后整理版。整理行为的标志之一,就是以应制伏,以第二十三回“似睁非睁”校改第三回林黛玉的眼睛为“似冥非冥”。当然,乾隆中期“甲辰”本的抄手梦觉主人敦诚因不解“目情目”“眉烟眉”神韵而又在作为“甲辰”本底本的“甲戌”本原版上涂鸦,若似将其“打回了原形”。

靖藏本第四回难以辨认的“卣臣,己卯年録”题记是作书人“梅溪”为张英长子张廷瓒(1655-1702)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是说,张廷瓒生前就有意准备将小说交由曹寅刻印,而非交由他人如宋荤等刻印。这或是因张廷瓒(1655-1702)、曹寅(1658-1712)年龄相仿,关系交好之故。

靖藏本、庚辰本上的落款时间有间隔为3年的等差数列分布特征(如1705-1702=3,1707-1704=3,1711-1708=3),此乃守制之期,有父母为长子守制和子女为父母守制两种情况。立碑则须在父母双亡三年后进行。这些情况反映的事实是:《石头记》是一部高僧幽默小说或曰娱乐小说,不宜在丧制期间作批、题记。

靖藏本第四回后封面上的作书人实名落款“卣臣,己卯年録”和此本第十三回双行夹批中的序书人落款“常村”(棠村)及庚辰本第五十一回抄书人实名落款“讷尔库”是三脂一靖康熙时期四大原版中的三大实名落款。其他皆为相景而用的马甲落款或半实名落款。其中,“卣臣,己卯年録”和“讷尔库”是实名本人题款。

版本校书人畸笏叟丁亥年组织制作最后整理版“甲戌”本时,已有靖藏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三大预备版本,因此,所探之佚并非原稿80后之佚(即并非加法问题80+30),而是版本中的章回之佚(即是乘法问题,80*3)。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是前者脑筋不拐弯,后者则转折了(相当于小朋友们玩的脑筋急转弯);也就是说,加法思维是线段思维,乘法思维是面积思维。传统红学因思维维度低,又不熟悉章法学术语,总以为【迷失】是个原稿问题即80后问题,如此一来,就既没玩转版本学,也没玩转脂学,呈现出脂学“夸克禁闭”。其实所有涉及迷失的批语都是版本校书人畸记,而非原稿批书人脂批。脂砚斋是绝对不可能论及所谓原稿迷失的,因为残缺的作品根本就没法作批。既然批了,那作品就是全的。这就是“批则不残,残则不批”。

面积思维方法对脂批的读解十分重要。它既可以适用于数字数据,也可以适用于文字数据。脂批中的复合概念(双因素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双因素分析),就用的是文字数据面积思维方法。文学语言因追求典雅而超常搭配,这种超常搭配所形成的概念就是面积思维性概念即复合概念,如果我们连数字数据上的拐弯都做不到,文字数据上理解能力的提高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批书人脂砚斋批书批的是原稿,校书人畸笏叟题记题的是版本。原稿与版本空间维度不同。同是“狱神庙”这个概念(点),在脂批和畸记中的维度就不相同。脂批所谓“狱神庙”,单指第二十九回,是一维概念。畸记所谓“狱神庙”则是三维概念,除指第二十九回外,还内涵某版本(靖藏本)并具体到某页(第二页,第十七页),如“靖藏本第二十九回第二页背面”。

如果不堵死80后思维*****分子的“后门”,作品的题材、主题、立意、主线、原型(典故、熟语、民俗、常识四大二阶原型)等必然是不稳定的,对一个不稳定的对象进行“百家争鸣”,必然是军阀混战,如80后探佚学人打80后百二十回一个整体人,就是一派乱象。科学红学用“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为大前提进行推理,结合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提出七十九回就是完璧全部的科学论断,稳定了分析的对象。没有对80后的截止,你就不可能想到畸记所谓【狱神庙】是三维概念(与脂批一维概念有差别),也就是说不可能想到它是个版本问题、书页问题(原稿书页是未不切纸)。思维维度的扩充,是以对一维维度上的截止开始的。一维主义者就像是在读诗,不像在读小说,这就是文学阅读中的形而上学,俗谓“一根筋”。截止了一维,你才能将思维扩充至二维;截止了二维,你才能将思维扩充至三维。思维维度的升级,是由两次截止,分两步完成的。

原稿探佚思维干瘪。这种所谓的探佚,就几何思维来说,其实就是数轴,连坐标系都没达到。原稿是不分版本、书页的,只有章回,所以原稿探佚就是80后探佚。版本探佚的几何思维是坐标系,分版本、章回、书页三个维度,是80前探佚。80后就像共产主义乌托邦。80后人很少年轻人,若是年轻人,就不会对文本那么熟悉。他们是一群黄金年代被文革践踏了的人。80后就是这种后遗症在红学中的体现,他们根本就学不来正确的思维方式。

80后连一张带脂残片都没有,你拿什么证明它曾经有过?证明不了,就违背了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犯了煞有介事的逻辑错误。0就是0,它不是1-1;若是,你起码得拿出0.01出来代表它。

如果你口袋里有一毛钱,你仍然可以吹自己是有钱人,尽管很可笑。但若连一毛钱、一分钱都没有,竟然还大言不惭说自己是有钱人,那就不是可笑,而是可鄙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有钱,说的是冥币——既不是人民币也不是美元,冥币没有购买力。若你拿出一叠冥币证明自己是有钱人,我就真是活见鬼了。

相关文章

  • 甲戌本的抄手

    《石头记》是康熙时期成本成书的一部封建社会世家大族青春礼教御用思品官方标杆高僧幽默还泪搞笑长篇章回杏斋应制小说。封...

  • 《红楼梦》复原本校勘说明

    本书校勘以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为底本,参考列藏本、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程高本等版本,内容...

  •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首推甲戌,戚本,庚辰

  • 《红楼梦》点评5:甲戌本凡例浅解

    点评五——甲戌本凡例浅解 (红楼梦诸家评语系列一)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开篇第一回的甲戌本凡例之处。主要讨论如何...

  • 甲戌

    甲戌日出生的人八字命运如何 有积极性的开拓精神,精力旺盛,重感情,刚直豪迈,勤勉随和,但好自我显示,直爽当中隐蔽着...

  • 海味抄手

    海味抄手是川菜,明知抄手即为混沌,我来到抄手专卖店点了一份排位抄手,过了一会儿,一玩冒着热气的海味抄手就做好了,里...

  • 红楼梦版本流传之奇迹

    第零回 【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 (按:“甲戌”本总目录页是有的,但目录在凡例之前,应该是遗失了。遗失...

  • 抄手

    那会儿我喜欢吃抄手,也喜欢一个家伙。我想着有天我们可以一起吃抄手,于是我就去学那个馅。后来我学会了,天天吃,顿顿吃...

  • 抄手

    你的粉黛,朴实又简单, 你的外表,谦虚又柔善。 你没有像它们一样五味杂陈, 但却给了我无尽的回甘。 有人说,煮沸的...

  • 轻松读红楼4 前世今生 宝玉出走的悖论

    一直很清楚,自己做不了考据党,什么脂评本、程甲本、程乙本,什么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郑本、杨本、舒...

网友评论

  • 瘦竹斋:过去图书的流传靠传抄。。

本文标题:甲戌本的抄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fe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