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80】 样式雷 2019-07-07

作者: 海淀老头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07:50 被阅读355次

    敬告

    朋友们,2019年7月8号和9号,也就是下星期一和星期二,不知哪位班长要来中关村视察。

    补胎小店接到通知:【停业两天】

    特此敬告:微信朋友、公众号朋友和简书的朋友们,以免白跑一趟。

    万一来了,也没关系,我们就聊聊“海淀的故事”吧。

            图片是昨天下午,在补胎小店的边上照的,我家松鼠正在喂无家可归的小狗。后面就是连绵的西山,周围一片的瓦砾,也许又要沧海桑田了。

            西山让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当初古人站在京城内的银锭桥上,竟能远眺西山,留下了著名的“银锭观山”。海淀古镇更是观山的最佳宝地,在当初海淀苏州街的西侧有一所宅院,曰“西园”,坐在园内,凭窗看尽日落时的红霞满天。海淀老头儿不才,也喜欢山,二十年前搬家了,搬到离山更近了,方才有幸但得今日看西山。

    海淀的故事【80】 样式雷

    小留流第175篇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踌躇满志的康熙大帝拿下了大片的疆土,尔后也效仿秦始皇,隔三差五就去巡视一下自己的地盘儿。康熙22年(1683年)第二次南巡,深深的被汉人文化迷住了,回京后就开始膜拜文曲星,着急八荒要在北京找个地界儿,和文人、墨客好好聊聊天。“老康”手搭凉棚,一眼就相中了“海淀”这片风水宝地,海淀位于西山山脉与平原交接处,地多丘陵。除连绵的西山、香山外,还有玉泉山、翁山【万寿山】等小山脉相互呼应。再加上玉泉、万泉河得天独厚,丰富的水资源。把“老康”乐的,一屁股坐在“清华园”里就不起来喽。四下观瞧,这园子可是人家万历年间留下来的,岁数有点大,怎么也得捯饬、捯饬,起码四白落地啊。于是下令,在全国招募能工巧匠,要在海淀这鱼米之乡,自然山水间修建一座园子“畅春园”。

    中国自古能人辈出,鲁班发明锛、凿、锯、斧,把人们的生活水平,裤衩一下子提高了一大块儿,从此以后能工巧匠遍布大江南北。话说江西永修县有位木匠师傅叫“雷发达”,生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老雷”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练就了一身好手艺,尤以建筑木艺善长。更难能可贵的晚年的时候,把一生从事的匠人手艺上升到了理论层面。俗话说,将门出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跟随“老雷”学艺多年的儿子“雷金玉”不但手艺好,还能独挡一面了。

    “老雷”六十四岁这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老康”天南地北的寻摸匠人。“老雷”听说了,觉得自己不软,也打算牛刀小试一把。于是把家里的这个摊子交给儿子“雷金玉”打理,自己则和堂弟“雷发宜”一起踏上了北漂之路。

    刚到北京打眼一看,呵,匠人们可都来了,胖大的魁梧,瘦小的精神,各路大神纷纷拿出了自己看家的本领。先来修复皇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和殿,就是人们范称的金銮宝殿。太和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先后称奉天殿、皇极殿。这次“老康”重新修建后,改名“太和殿”。工匠队伍中“老雷”和大家同吃同住,你想啊,都六十多的老头儿了,和年轻人干一样的工作,也真够“老雷”一呛。可他真玩命啊,毕竟是他所爱,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施展出了平生所学。工作之余,挑灯夜读、写作,相继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著作。正应了那句话“晚达者未必不达”,“老雷很快崭露出了头角,在匠人中脱颖而出。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老雷不但知道自己儿子的爱好和本事,更知道眼下这个地方才是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老雷又当了一回“伯乐”,飞鸽传书,急招儿子进京“勤王”。再看那“雷金玉”接到鸡毛信,晚饭都没顾得上吃,立马起身马不停蹄的从江西一溜烟就跑海淀来了,滚鞍下马,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着急八荒的就冲进了木工房,一把抱住一位老者的胳膊,气喘吁吁的说:“我来了,我干点什么?”老者扭过头来,看了看他,慢慢的说:“俩事儿,第一,你太着急了,你踩着我的脚呢。第二,不是我找你,是老雷找你。”

    2019年7月7日星期日  小留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淀的故事【80】 样式雷 2019-07-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gv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