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eac5c9e36f0164c6.jpg)
大唐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彼时来到大唐学习进修和留学成为世界的热门,要是没有这里见识过人类的文化巅峰,就不能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尤其是对于东亚地区来讲。
崔致远和晁衡一样,也是一位前来留学的外国友人,不同的是晁衡来自日本,崔致远来自新罗,更加影响两个人的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国度,而是他们前来大唐的时间。晁衡算是鼎盛时期,而崔致远已经是大唐的后期了。大环境需要大勇气,所以要想成功已经不是以前的套路了。
好在咱们的异国学子运气还算不错,一来咱们的大唐为留学生开了绿灯,二来家庭的给了压力,自己的也耐心求学,三来崔致远还是有些才华的。在这三点的加持之下,崔致远十九岁便考中了进士;比起咱们自己的人才来讲确实足够的幸运,尤其是在唐朝的晚期。
高中进士之后,崔致远全心全力致力于两年后的吏部考试。正如咱们的大唐进士一样,中了进士算是有了资格做官;过了吏部的考试才算是有了机会去做官。崔致远再次获得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他如学霸白居易一般再次一举而中。
幸运其实并不是偶然,崔致远年纪轻轻就成了进士,又在吏部的考试中顺利通过,其实他是深谙唐朝出人头地道理的。除了凭借实力,唐朝的文人,尤其是背景不足够强大的文人,有两点必须学会,第一就是出奇制胜,例如卢藏,先成仙再做官;第二就是找一个忠诚的推荐人,例如孟郊被动找了杜牧,陆扆主动找了韦昭度。崔致远很聪明,这两招都用了,而且都收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其聪明干练,眼光独到。
崔致远在通过吏部的考试之后,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小官职,此官职的任期是三年,也就是说这三年是崔致远的窗口期,他需要在这三年为了弄一个惊奇的履历;要么功绩显赫,要么身世离奇。不过他经过一番思虑,觉得功绩显赫很难,不是说为百姓谋福利难、也不是给上司汇报工作和沟通感情难,而是难在这乱世之中没有上司真的有心思来考察他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尉。如此分析之后,崔致远只剩下了第二条路,也就是弄一个离奇的经历还让自己沾沾仙气。
“一天,他到郊外游玩,看到一座‘双女坟’,据说这里埋着两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而且她们有着追求自由的高尚气节,“她们奉父母之命,不情愿地嫁给了盐商,很快就郁郁而终”。这个故事很好,很符合崔致远的要求,于是他果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他“写了一首诗纪念他们。”“那天晚上,他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子手里拿着精致的红袋子,出现在他面前,她自称是双女坟主任的使者,前来转达她们对催县尉作诗的感激,而且她们想与崔致远见个面。”崔致远一点都不恐慌,反而异常兴奋地说好好好。
崔致远答应之后,这两位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士便携手前来赴约,三人边喝边聊,喝多了就迷迷糊糊地睡上了大觉。第二天醒来,三人六目不舍告别,甚至流下了爱情的眼泪。
这个故事创作得很好,崔致远也很满意,毕竟凭借着这个故事,他充满了神话色彩,以后的仕途便多了一份传奇。他把这个故事起名《仙女红袋》。
三年后,信心满满的崔致远回京述职,可惜遇到了黄巢起义,唐僖宗外出避祸去了;也就是咱们的陆扆自封第一名的那段时间。一别三年,事情的变化程度远远超出崔致远的预期,怎么办?怎么办?
思路清晰的崔致远马上拿出第二招,大树底下好乘凉,靠山要找到。他把朝中的大臣挨个儿排查了一遍,最后眼光落在了太尉高骈的身上。这高骈很不简单,是能文能武的双料高官,崔致远不愧是崔致远,千里马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伯乐。一篇《檄黄巢书》在高骈的吩咐下应运而生,“不惟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震惊四野。崔致远站上了人生的巅峰,这在任何一个朝代的晚期都算是非常高的成就了。
高骈因为出击黄巢起义军名声大振之后,身边便多了很多人渴望被仙及。身处高位和赞扬之中的高骈距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眼看着自己的恩人陷入迷局,无力的崔致远此刻可能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了,那就是离开之前的恩人以自保。
回国吧,自己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这也是家庭的目标。活着回去,荣归故里,这是崔致远明智中的明智,离开乱世是对自己的偏爱,剑走偏锋不可能永远成功,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感悟到了知足常乐。
其实世界是一个整体,繁荣与没落总是同时覆盖着全球的全部国度。此时的新罗也不太平,崔致远在排挤与波折之中最终选择了归隐,在佛道之中寄托自己对于太平盛世的期许。愿人民安康,祖国昌盛。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ecc56bf4c9358d4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