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就像是横亘在学校和职场的一根木头,千万人如我一样,颤颤巍巍地走上去,试图借助这跟木头,去到自己最终想去的地方。
经常听人说,职场如战场,可在没有工作或者实习之前,我们始终是软在静谧的温床中的,不知道别人口中的“军令状”到底有多严苛,也不知道他们经常说的“言出必行”是一种怎样的坚守。
通过这几个月的实习,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所谓的军令状就是,你的一言一行都需遵从一个集体的准则,你可以不必一丝不苟地奉行,但也不可违背,所谓的言出必行就是,上级下达任务后,你就得按时按量,保质保量地完成你的任务。
工作后的你,还是自由的,只是自由得不够纯粹,经常被一些白纸黑字和金钱利益所牵绊。
职场里的自由,都是为工作所驱使的,你可以有做什么的权利,也可以有不做什么的自由,只要你有承担最终责任的能力就好。
有多少曾像我一样的新人,激情洋溢地栽进去,想大展身手,又疲惫不堪地缩了回来,被现实磨平了所有棱角。
在我看来,沉稳和老练是不一样的,温润和世故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经历世事后的一种成长,而后者则是一种向现实的妥协。
而实习是为了让你变得沉稳温润,而不是使你变得老练世故。它是让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去修正,去重塑的,而不是让你看清事实后,去逃避,去推卸的。
实习工作或许不会成为你未来正式的工作,但并不妨碍,你要为此付出努力,去出色地完成任务。
后期的可塑性,比先决条件更重要。
初入职场,什么都不会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如果你把这种现象看做理所应当,进而故步自封,就得另当别论了。
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不为此做些什么。
部门领导有一个习惯就是,隔两天就会找人谈话。某次,我听见他给其中一个刚进报社的同事说,你是新人没错,你不会我也理解,但你不能不学,不要总是让我重复讲一件事情。
那个同事和我同一时间进的报社,不同的是,他是正式员工,我们私下会有些交流。每次挨批过后,他都会嚷嚷,他也只是刚接手任务,抱怨领导不给他学习的时间,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去主动了解和学习。
据我所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一方面是,考虑你现存实力;另一方面,则是衡量你的后期可塑性和增值可能性。
前期的实力,决定你是否会留下,后期的可塑性,决定你能留多久。没有哪个单位愿意用没有任何创造价值的员工。
刚踏入社会,可以允许你不会,但你不能不学。而在这个“学”的过程,就是自我增值最快的时候,也是你创造价值的良好契机。
谦虚学习很重要,但言听计从就是盲目了。
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很多东西需要学,向前辈讨教是必经之路,学习这个过程,态度很重要,没有人愿意跟一个牛气哄哄的人讲道理和方法。
也许在学校你才华横溢,能力非凡,但刚入职场,还请你收回你的傲气和无所不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记住谦虚有礼以及温和不冒犯。
但我这并不是叫你去照搬照抄,去卑躬屈膝,一股脑全照做。认真聆听和专心做笔记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你要学会去甄别,去思考。
别人说的也许全都对,但并不全都适合你,或者说,并不全都适合你手中正在做的事情。
你是新人没错,但这不代表你就要言听计从。在听的过程,要懂得自己去参悟和判断。
会问“为什么”是懂得思考,但“十万个为什么”就容易惹人厌烦
不懂和不会并不丢脸,人生在世,我们都不是全能的人,谁还没有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不懂就问是你成长的前提,不懂装懂则是你毁灭的第一步。
会问“为什么”的人,通常是在思考的人。只是时时刻刻,芝麻小事都问个“为什么”的人就真的讨喜吗?
工作中,每个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没有人是你的掌上宝,专门负责为你解惑答疑,当然,这也不是谁的义务。
而你在发问的时候,要学会挑时间和地点,最重要的是,学会衡量问题的价值。
上级分配你任务的时候,尽量不要问一些与任务无关的事情,也不要缠着领导喋喋不休一半天。必须要讲的,领导自然会告诉你,没有讲的,自是需要你自己领悟的。
在你反复提问时,想想别人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这样你就不忍心一味叨扰了。
眼里有“活”,比心里有“事”更重要。
作为实习生,可能考虑到你的能力和适应程度,一开始领导并不会给你分配太多的任务。但你一定不要在其他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时,去无所事事,去哈欠连天。
初入职场,热情和积极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事可做的时候,要学会为自己找事情做,可以多翻翻以往案例之类的,多知道一些事情,总比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之前室友问我:“现在你的工作是不是就像流水线一样,每天都一样。”
我说:“不是的,这取决于我自己。”
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务要完成,但并不妨碍我去学一些新的技能。
几周之前,我和报社的设计师达成协议,他教我录版,以后每周四我都帮他。其实工作并没有多难,但设计师会为此教我一些关于ps处理图片的一些小窍门。
完成固定任务是必须的,学习新东西却是一种自觉。完成固定任务之内,是在求生存,而固定任务之外的,便是在求发展。
不要总以“你还是一个学生”的心态, 去对待你的工作
就我自己而言,刚开始经常会以“我还只是学生”来为自己犯错或能力不足安慰自己。仿佛不会做某件事情是一种本能,而我还是学生就可以成为做不好或不会做的保护伞了。
学校是最包容我们的地方,但你要记住,社会不是。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买单,也没有人会觉得你还只是一个学生而对你仁慈。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
很多时候,我们以学生自居,不过是在寻求一种安全感,换种说法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照顾。
我们习惯了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去思考。我们对学校的宽容习以为常,刚入职场容易有畏难情绪,喜欢以弱智的身份去博取别人的“特殊”对待。
我们需要跳出“学生”这个身份,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探索更多成长和提升的路径。
独立是好的,但独来独往就是不合群。
刚开始去报社的时候,每到饭点自己都会特别纠结,不知道应该和他们一起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去吃,反正对于我来说,一个人也是OK的。我无所谓。
所以,很多时候到了饭点,我都假装自己还有事情没做完,等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我才缓缓去楼下餐厅。
某次,带我的姐姐发现了,强制性地停掉我手中的工作,让我跟大伙一起吃饭去。自那以后,每到饭点,那位姐姐都会对我说:“妹妹,快跟哥哥姐姐吃饭去。”
后来那个姐姐告诉我说,融入一个集体,是从一起吃饭开始。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越到最后我越发现,这句话是真理。
如果说,工作是看个人能力的时刻,那么吃饭,就是看个人习惯、爱好的时候。很多人愿意接纳你,都是从一起吃过饭后才开始的。
你也许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把适应孤独看成是一种能力,但你要记住社会是一个集体,一个人或许走得快,但一定走不远。
你要有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适时合群的觉悟。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赚眼界
在报社实习有很多人问过我,实习工资多少之类的话题。这时,我都会笑着说八百块。有些人觉得不值,因为一个月下来要自己倒贴,也有些人觉得,经验最重要。
“八百块”这个数字是很寒酸的,但背后所收获的眼界和知识却是庞大的。
一个经常跑现场直播的姐姐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愿意出去跑直播吗,又苦又累,补贴还少。”
起初,我也纳闷。不过后来我知道了,在这个过程,她积蓄了属于她自己的人脉和格局,也知道怎样做,自己才会提升最快。
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在流水线工作和拿着几百块钱的工资在报社工作完全是两码事。前者钱多,但也仅仅是“钱”,而后者给了你更大的可能性,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见识、眼界和所处环境等等。
大学的前两年,我的兼职和实习都是倾向于赚快钱的,那时候的目的只有一个“钱”,可后两年,我改变了策略,侧重于自我提升和见识。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有那么一点底气做自己喜欢工作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永远在为“钱”忙碌,但他又不可能只为“钱”忙碌,要思考的事情多着呢。急着赚钱的时候,想一想你所处位置的升值空间。
年轻时候的贫穷并不可耻,怕的是,未来的无数个日子,你都以同样的姿态生存。而格局和眼界这些东西,一旦被限制了,要跳出来就难了。
不要在最该增值自己的年纪,急着去赚钱,往后的无数岁月你都做着这一件事情。
慢慢来,我们又不赶时间。对吧?
大浪淘沙,时光淘尽的是我们身上的稚嫩和粗莽,随之而来的,是愈加成熟和睿智。
继续带着那份你对未来的憧憬前行,不管将面临什么选择,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可能并不是某个选择,而是那些没能将你改变的东西。
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人生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