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映照山里红

作者: 侯永生 | 来源:发表于2021-10-12 09:02 被阅读0次

    在秋风的吹拂下,小区院里红果树上的红果逐渐都红了。红果,又名山楂,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果实。红果还有一个浪漫的别名——山里红。看到这个名字,眼前不由就生出一幅绚烂的景象:山楂一熟,整个大山就红了!

    1983年九月,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承德地委宣传部,在宣传科任科员。同事中,有两位作家,一位是何兴申,就是后来的“河北三驾马车”之一的何申;另一位是刘芳,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我到承德时,何申刚从承德地委党校调到宣传科不久,只是一般的科员。没多久,何申就当了宣传科长,很快又当了地区文化局长,承德群众报总编,可以说顺风顺水。刘芳也在1984年底调承德文联,任秘书长。

    我去的那年,刘芳老师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写作上也在不断出成绩。1984年6月,《人民日报》二版刊发了他采写的人物通讯“红果书记刘荣胜”。

    刘芳老师对我似乎也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我到承德没多久,他就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第一次是在刘芳老师家里见的面。姑娘长得很秀气,我也比较喜欢。但是,我们接触过两次以后就吹了,可能是人家没看上咱吧。刘芳老师感到很遗憾。他说,我觉得你俩是郎才女貌,怎么就没成?还是缘分没到吧。

    那年十月,我跟随领导到隆化县调研,进入县委大院,映入眼帘的正是挂满枝头的红果。据说,这些红果树就是当年的县委书记刘荣胜栽下的。

    1973年,刘荣胜到隆化任书记。为改变隆化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深入调研,刘书记决定大力栽植红果树,发展红果产业。他上任后,县委发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全民动员,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红果产业,建设富裕山区”。他说,“咱们来他个一年上马,二年入园,三年成树,四年见钱”。这样的文件和这样的干法,放到现在没有了什么,但这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以粮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期。刘荣胜就是凭着一个共产党员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带领全县人民,栽下了五百多万株红果树。这些红果树早已成为隆化人民的致富树。

    1977年,刘荣胜同志因“不务正业”被调离,但是,隆化人民没有忘记他。他们每个村选了十几个红果,几十个村装了几十个大纸袋,满满一大提包, 送到石家庄刘书记家里。

    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不懂人情世故。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讲良心的。凡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的领导干部,老百姓都不会忘记他。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那天,我偶然在网上看到刘芳老师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他回乡的体会。八十岁的人了,笔锋依然健硕,文彩仍旧华美,让人佩服。刘芳老师这些年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和报告文学。《黎雀声声》、《绿染京华》、《夜宿竹楼》、《绿的呼唤》、《刘芳绿色散文选》等作品集是他的代表作。刘芳老师可以说是中国生态文学的第一人,被誉为“绿色文学作家”。

    几十年来,刘芳老师写绿了承德的山山水水;他笔下的红果书记,也用山楂把隆化的大地映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楂映照山里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ld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