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秋 最忆是温洲

作者: 何崇秋 | 来源:发表于2019-09-29 19:50 被阅读0次
    中秋佳节本是晴空万里朗朗乾坤的团圆日子,只可惜古城长安却是灰暗低沉,阴雨连绵,狂风小作,气温骤降。今夜注定无月,更别说花好月圆、花前月下了。

    漂泊在外的日子很漫长算来也有30载了,路上行人匆匆车水马龙,欢度中秋的气氛已经很浓,该送礼的送礼了,该回家的回家了,该小团圆的小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天涯两端共此时。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母亲在中秋的前二天打来电话,说月饼已经收到,品尝过很好吃。近十几年来中秋节一直没怎么回去,每年只能寄北方月饼给母亲以籍思念。

    母亲提醒我过节的时候别亏待自己,虽然没回老家,在外也可以小团圆,末了,还要感叹一句:我身体很好别记挂,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要快过完了呢!突然想起白居易的“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不惜与时间换空间,而如今依然是“游子”,乡愁虽然只是淡淡的忧伤,但到了思乡的惆怅与阴暗的天气一样久久不能徘徊。

    小时候的中秋节,确实没有现在生活好,那个时候中秋节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我记得小时候我会盼着中秋的月饼,我最喜欢吃一种温州本地切饼的月饼,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对月饼提不起兴趣了,或许也由长大的原因吧。     

    小时候的中秋节,家庭贫困,物质贫乏,过节对孩子来说就是吃的节日,与其说是我们盼望过节,不如说是我们期待着吃。但中秋之际在温州正是菊黄蠏肥的时候,也是我特殊的日子,父母为了过好这个特别的节日,经常是提前尽一切做好准备,按永强习俗至少有三样:“老鸭”(意谓吃了老鸭对脚力有作用)、“芋头”(年年有“余”,各有出“头”)、“粉干”(“粉”谐音“分”、“干”谐音“官”,盼孩子长大后事业有成能“分”享“官禄之福”)。到了中秋当天,三道吉祥讨彩的本土菜肴便上了桌子,烙几个大圆饼,有时偶尔也买几个月饼。

    在北方已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九月,在温州还算是夏天,天气晴好可以下河游泳,有钱的人家会划着的小船载着美味佳肴与月饼,到河泥荡河去游玩、赏月。岁月蹉跎,时光如梭,小时候游泳、摸螺丝、赏月的河泥荡现早已成了公园,周围开发的有万达广场及高端商品房。时过境迁,现在的河泥荡已成了龙湾区的核心区与温州的高新区。

    自古的文人墨客,笔下写尽了春秋也写尽了中秋,更写尽了中秋月下无尽事。沧桑的,唯美的,欢乐的,惆怅的……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已经流淌千古成堆。而我,只想记忆一下最念念不忘的,故乡那一年又一年的中秋。

    记忆里,故乡的中秋,不但给了我美食,给了我节日的多种乡愁,还给了我朦胧的大自然的美妙感觉_~那月光下的海滨小镇,那月亮安静又灵动,那明月几时有的闹小孩,让人总觉的中秋月下的一切,妙不可言,非同寻常,有很多少年时美丽的传说。

    墨客中最有名的算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的大文豪苏轼了,在山东密州六年没见他弟弟,在中秋节大醉赋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想当年苏轼确实没有酒量,只喝了三蕉叶酒就大醉,现在来看三蕉酒也就一两,何况古时候喝的是米酒,看来东坡的酒量与我差不多。

    那晚,估计他喝得很多且有忧伤,然而他确实的醉了。于是旷古刷屏的中秋词横空出世了。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有写中秋节, 而《金瓶梅》曾位列四大名著(后来为《红楼梦》取代)。这部专写明代中期的市井小说,对中秋节的描写可谓费尽笔墨。 《金》书65回,十月十八日,西门庆想起死去的李瓶儿,喝酒时点“洛阳花,梁园月”的歌。歌词是中秋节: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杆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圞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在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可见,西门大官人也是有文化的情种,诗赋歌词样样精通。

    《红楼梦》里集中写到中秋节的章节,主要集中于七十五、七十六两回,虽然此时的贾府已经摇摇欲坠,不似之前盛况,但中秋佳节一样非常讲究。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近来几年,每到中秋的时候,不自觉的,故乡那轮明月,都不其然的回到记忆里,总觉得,哪里的月光都不及故乡美,不及故乡的深情。心里总有种种冲动,回故乡,回故乡过中秋,可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中秋节前一天,一大早起床,如果看见天气无限的晴好,心情就一定欢快至极。因为按习俗父母亲要带我们去看望舅舅们,那时的交通只能步行,大约一个多小时(现在车程十分钟)便到舅舅家,送上月饼、水果,很小心吃了舅妈们做的点心,大人们拉拉家常、叙叙旧,我们则与表哥表姐在山下玩,打野鸡、挖红薯什么的。盈田的山不是很高,海拔只有一二百米,山上松树成林,传说有野猫(老虎),但一直没有见过。现在的盈田也叫黄石山,区政府花巨资做了山体灯光夜景,傍晚眺望黄石山夜景甚是秀丽。昔日的小山村盈田而今旧貌换新颜,不仅通了轻轨,新建了龙湾中学,而且还是龙湾区的文化、科技走廊。

    傍晚回来当然要看月亮,那时,我喜欢在院子里,院子有一百多年了,爷爷靠们在光绪六年化巨资建成,碉楼玉砌,高墙大院,月光下更加宏伟。

    坐在小板凳上,细细的看那月亮之上的阴影,如不把那阴影用眼睛画成兔伴嫦娥于桂树下,便总不甘心,眨眨眼,让目光清晰一下,再继续画,直到觉得自己是真的看到了一切。我愿意相信月上的事是真的,因为那时,我认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是最最动人的。而这个故事,母亲是第一个讲给我听的,不记得是几岁的中秋,她指着月亮,告诉我嫦娥和兔子在哪个位置,桂花树又是哪个区域,吴刚砍桂在哪,于是,因为这个神话,那月亮在我心里,它是活着的。回忆里,这些场景,是温暖情绪中飘着轻轻的一缕忧伤,那缕忧伤,就是难再眼见的那幅画。

    故乡月最圆,故乡月最美!故乡月最温柔,故乡月最画意,故乡月也最诗情!这不是矫情,而是一种被放大了的根的情愫与乡愁。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何崇秋 2019,9,13于古城长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中秋 最忆是温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ya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