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字典里,“取悦”是一个贬义词,它经常意味着讨好他人,或者丧失自我。
不过,去年参加了一个法国老师关于素食的分享会,让我对“取悦”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这位法国老师素食近四十年,是一位国际素食烹饪师,也是一位资深瑜伽哲学导师,曾经在法国、以色列、印度和澳大利亚工作与讲学二十多年(以下称Y老师)。Y老师有一张“自带笑容”脸——即使他不笑,嘴角也是弯弯的,让你觉得他在微笑。
那天下午,我听到了一场我迄今为止感到最亲切、最有启发的关于素食的分享会。
Y老师讲述了他做素食的经历,他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他做的法国菜、意大利菜和印度菜等各种风格的美味素食。在场的听众都惊叹于他所做素食的种类之多,创意之丰富。
而Y老师说,这很容易,当你想要取悦自己的客人时,你就会变得非常有创造力。
听到“取悦”这个词时,我有点不习惯,因为“取悦”在我心里一直带有消极的意义。后来,Y老师又提了好几次做饭时的取悦客人之心,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想到,自己为家人和所爱之人做饭时,不是也带着取悦之心吗?每次做饭时,我都极其投入,一边切菜,一边想象着家人大快朵颐,将我做的菜一扫而光的场景。做饭的整个过程中,我没有焦虑感,只有创造感。
我知道我为之做饭的那个人,支持我包容我,这让我充满了力量,又勇于尝试。家人曾评价我说,每次看你把厨房搞得鸡飞狗跳,一片狼藉,心想这次惨了,不知道你会做出什么鬼东西来,但奇怪的是每次都不难吃,甚至还挺好吃。
我们经常形容妈妈“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好吃的。这“花样”,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因为妈妈想要让孩子开心,想要取悦孩子,所以激发了她们无限的创意。
而孩子和我们的爱人,又何尝不是在取悦我们呢?当他们狼吞虎咽地把盘子一扫而空,满足地舔着嘴唇,不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吗?我们为此感到开心满足,并在下一次做饭时更加不遗余力。
所以,做饭的人和吃饭的人,都在通过取悦表达爱。
不过,当我为不熟悉的人做饭时,心中的杂念就多了许多。我总是害怕做出来的菜不好吃。而越担心,就越发挥失常。因为担心客人对我的评价,甚至不接纳。对我来说,换了做饭的对象,就换了心情。
我猜想,Y老师能给那么多陌生人做出百变又好吃的食物,除了经验丰富以外,一定是因为他比我的爱更宽广,更包容,也更深厚,他爱他所有的客人,也相信他的客人都喜欢他。
Y老师说了一番话,让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我发现,烹调的过程——从买菜做饭到上桌款待,其实是一段完整的冥想,是内心之爱的表达和给予。当我把这样的精神与周围人共同分享时,心中有一种无尽的满足感。于是,我总是强烈地感知着从中透射出来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的真谛。”
Y老师比我更有能力,将他的内心之爱与周围的人分享。而我的爱,只能表达给非常有限的亲人和朋友。
这是爱的能力的差异。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爱不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它像绘画和音乐一样,是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
我想,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为一个更开放、更包容,也更爱自己的人。因为知道自己值得被爱,才更快乐,更有能量。又因为拥有了能量,我才能更多地爱他人,向他人付出我的关心。因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
因为相爱,所以互相取悦。
愿你早日找到那个像你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弟弟和妹妹一样爱你的人。你心甘情愿取悦TA,而TA最大的愿望,也是取悦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