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具有普遍性原理的道,而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道,这个“常”字可以理解为“永恒的规律”。同样,能够用文字表述出来的名就不是具有代表普遍性原理的名,而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名。所以这就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道变那么与之对应的名也该要变,而道是无常形,无常体的,就如同一个橡皮泥一样,如果现在捏成一个球状的形体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称它的名为“球形”,如果橡皮泥被捏成方形呢,那么我们与之对应的应该称呼它的名为“方形”,所以这就叫道变名亦变。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无”这个状态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这个状态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无”这个状态有些难理解,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能变相理解的例子,例如,当这个世界还没有计算机的时候,这个状态就是无,但是有没有能制造得出计算机的物质材料呢?咦? 是有的。但这只是有能制造得出计算机的可能性,所以就有无中生有的可能性,从无计算机的状态到有计算机的状态,当如果有一天,一个人他脑海中灵光一闪,说我可以按照这样这样能制造出一台计算机,并且还鼓捣出了世间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这就完成了世界的从无计算机状态到有计算机状态,而他脑海中的灵光一闪就如同宇宙的大爆炸时候一样,完成了从“无”的状态到“有”的状态,而“有”的状态则是我们能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天”这个字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为宇宙中的空间吧,而“地”我们可以理解为宇宙中形成的各种天体,天体中的大地,因为我们活在地球,对大地很好理解。所以无名天地之始,可以理解为宇宙还没有经过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是处在于一个“无”的这个状态,这个状态下有形成我们现在这个宇宙的可能性,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所以这就叫“无”,名天地只之始;而”有“的这个状态则是到了形成现今宇宙的物质世界,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不管是天体,山川还是人,猫,狗等等,都是由物质所组成,所以物质是创生万物的根源,这就叫”有“,名万物之母。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故常无“三个字有点难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说,”常“这个字我们上面提到过,是永恒的规律,就是无论放到哪里都是这个规律,像我们国家开车的规则就是方向盘是在左边,而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则是方向盘是在右边的,而还有一些国家则是方向盘在左在右都是合法的。如果你在国内开车惯了,认为我们国家的靠左行驶就是”常“,就是永恒的规律,那么你到国外去开车的话,非出大麻烦不可。所以”故 常 无“则是在无的状态下,运用永恒不变的规律。“欲以观其妙”又如何理解呢?在“无”的状态下,这时候就如同放在你面前的一团橡皮泥,你想让它变成任何形状都是有可能的,在你的脑海中想象着,我要捏成一个球形,或我要捏成一个方形,这个时候,橡皮泥并还没有被你捏成形状,它只是还处于一种可以变成任何形状状态的可能性状态中,而这种可以变成任何形状状态的可能性时就是其中的妙处,所以在“无”的状态中运用永恒的规律,就可以观看到其能变成任何可能性的道的妙处。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在永恒规律的“有”状态下,去观察无形的道在有形的世界中作用于物质的时候所慢慢产生的变化,我们通过这物质慢慢变化着的端倪,我们通过“有”的物质世界去认识无形的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举这么一个例子,磁场我们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看见”无形的磁场呢?科学告诉我们,可以用铁粉的有序排列可以了解磁场的分布,这就是 在“有”的这个物质世界,去观照道的端倪。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无”和’有“这2种状态本来就是开始由”无“态到”有“态,这两者的关系如同水从”液态“到”气态“,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只是到了不同的状态而被叫做了不同的名字而已,而”无“和”有“这两种状态所包含的道是那么的深,是那么的远,是那么地博大精深值得让人不停地探索下去,”玄“字可以解释为探索之意。”无“态和”有“态已经是很玄了,那么产生这两种状态之前的状态又是一个怎么样子的呢,而能产生我们这个世界”无“和”有“这很玄的两态,肯定是更原始,高级的一个态,那个高级的态是产生我们这个世界的”无“态道的妙处门径。如同小和尚问,山外是什么,老和尚回答,山外是山。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一个套一个,永远可以套下去,没有尽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