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结论先行
这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讲的第一大写作原则。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作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开门见山,把文章的结论放在开头。”。如果一篇文章迟迟不给出结论和观点,吊足了胃口,最后再来 “揭秘”的话,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
因此,作者提出了结论先行、自上而下的原则,将结论放在文章的开头,才合乎文章的逻辑和行文顺序。这种写作类似于“倒三角结构”,表达的特点是:最重要的、次重要的、次重要的、最不重要的。
为什么要遵循结论先行的原则呢?
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提到,由于大脑的运作模式,如果我们先给出一个结论,那么,大脑就会自动把获得信息归类在这个结论下面来寻找联系。《结构思考力》这本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并提出“强调‘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考方式”。如下图,
结论先行.jpg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表达行文时,就可以让读者迅速抓住我们要表达的主旨,让读者沿着我们的思路去理解内容,提高表达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首先要给读者传递一个很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否则就无法以最高效的方式传递信息。
其实,这些自上而下的写作方式在我们对话中也可见一斑 。比如,
我家就有说话让人抓狂的一活宝”,很喜欢说话。但是,每次听他说话,我们都着急地要死。因为他说话,永远在绕着结论转圈圈,不管听的人有多着急,反正就是死活捂着他的结论,不倒出来。家人们“深受其害”,抓狂了无数次,骂他“扯草草,凑笆篓”,啰里啰唆半天,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后来,他再说话,要么就没人听,要么被我们严正要求“先说结论”。
“扯草草,凑笆篓” ,是四川方言,指说事情、写作文章等,拉拉杂杂、鸡毛蒜皮,说一大堆,但是说不到要点,不讲实质性的东西。
可见,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对话,都要遵循结论先行的原则,开门见山表达观点的结构更利于准确表达想法。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网络文章,除了小说或娱乐性文章外,如果文章一开始没有摆明你的观点和主题,那么读者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明白你的写作意图和思路,导致的结果就是:关掉不看这篇文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