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

作者: 梨歌瑶瑶 | 来源:发表于2020-03-12 09:26 被阅读0次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1、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

2、感受性:感觉灵敏程度(能力)

绝对感受性:能感觉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你能察觉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范围)

绝对感受阈值:刚刚能引起刺激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值(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

感受性越低,感受阈限越高。

3、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过一段时间后暗处的物体也能看见,便是暗适应。此处视觉的感受性提高。(你弱我就自己强)

定义——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从暗处到亮处,哇,光好刺眼,慢慢的,就不刺眼已经适应了。此处视觉感受性下降。(你太强了我就好好做人,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其实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定义——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明暗相间,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马赫带现象)

绿叶红花

继时对比:先把手放入冷水,再把手放入热水。

(3)感觉后效

也称感觉后像,指在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短暂时间的现象。

感觉后效在视觉表现中尤为明显,称为视觉后像。视觉后像又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正后像在性质和原感觉性质相同,负后像与原感觉性质相反。

如注射灯光一段时间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黑色背景之上,过一段时候后可能会出现黑色形象的灯位于光亮背景之上(负)。

(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如盲人一般具有良好的听觉和触觉能力。

(5)联觉:一个刺激引起不止一种感觉的现象。

沉重的乐曲,乐曲——听觉,沉重——感觉

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红、橙、黄(暖色)——温暖

蓝、青绿、白(冷色)——清凉

相关文章

  • 2018-02-23《定位屋》第一编--什么是定位(心智认知过程

    二、心智认知过程 心智认知过程是指人类获取、解读、储存、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类认知形成的过程。涉及认知心理学和...

  • 认知需要过程

    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 就像学开车,从刚开始的坡道起步到侧方位停车...

  • 认知升级过程

    一直追求着思维深度,想找到那些事物的背后底层逻辑,想抓住那么一根线,那么一根可靠的线在世理中稳住脚。从道理开始到心...

  • 认知的过程

    成长的过程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人到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变化;这一点深有体会,这次的转变,让自己感觉越发的明显。...

  • 认知过程

    1.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如,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

  • 认知的过程

    数据经过处理和加工,变成了信息。信息之间产生了联系,形成了知识。通过现有知识,发现了一些知识之间的新关系,于是形成...

  •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1、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 认知形成过程

    认知具有的给人在不确定性世界里的确定性,动荡世界里的相对舒服及安全感,但同时也要以封闭和保守为代价的,甚至是形成“...

  •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 我们先来所感觉。感觉的定义是人脑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 004 热爱思考、思考过程稳准敏的智者

    反编译 反编译既然是认知过程,必然遵循『布卢姆认知过程』,我就按照布卢姆认知过程构建了反编译模板,即对认知过程进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ze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