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795/6838b82b312daaa7.png)
上节有个尾巴。这个“无上正等正觉”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正觉是阿罗汉的智慧,正等正觉是菩萨的智慧,至于“无上正等正觉”,则是佛的智慧。
这很明显地有等级、有差异呀!有等级和差异,肯定是有所得啦,得的不一样且有多有少,有高有低呀!而且从字面上讲,无上,说明是最高的智慧了,没有超出其上的了。到了佛的智慧,能说无所得么?
所以接下来,佛陀要破除这个“无上”:须菩提啊,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之分,这才叫做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呢。
换句话说,最高的就是无分别的,最平常的呀。这话怎么讲呢?很简单,一切高下都是人为的分别,万物本身没有分别,如其本然而存在,平等地和谐共存。
人和万物浑然一体的时候,没有主观的自我,也没有客观的外境,互为对象,互相融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不是自作多情,而是成为生命共同体之后的天然意趣。
万物没有高下,平等相处,在这当中就没有对立存在。这样的心就是平常心。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反过来说,为何有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就是因为有差别心存在。如果没有差别心,日常种种行为都在道中。
平,无高下。常,则恒久。平常二字说起来,已经渗入到生活中。每遇到大事,有人总喜欢用“平常心、平常心”来提醒自己。其实是为自己求不得、得不到时打预防针呢。
平常人就有平常心么?非也!一般所说的平常人,就是普通人。可大多数普通人总不想做普通人,想做的是人上人、强人、名人、达官贵人。这个不平常的心,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呢。
个人道业的成就和社会的进步是两码事,总有人站在一边诋毁另一边,其实大可不必。求道的人,回归无分别的平常心,在社会人群中是极少的一部分。追求世俗成就的人,要用差别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其实也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各行其是就好。
再说,道人回归无分别的平常心,并不表示就不用差别心,而是代表他知道心的正位,也有能力随时回归平常心。但是使用差别心追求世俗成就的人,要想回归平常心就难喽!
不说那些野心强大的普通人,就是最一般的普通人,对于吃饭睡觉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以平常心待之的。大珠慧海说得好:吃饭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不说别人,某甲就是这样的人。云居山的素食虽然好吃,但是心中想着羊肉,总觉得枯淡。被子太硬,气温太低,某甲住了两晚,受不了就回南昌了。
“平常心”这个东西,实在是修道的高阶,并不是普通人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就世事而言,“平”难以做到,“常”也难以做到。某甲有个学生,每天早上七点多要拍一个天空的照片发在空间里,与其说她是常拍照,实际上是常早起啊,每天能见到七点钟的天空。
好啦,假如说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平常心,那么,怎么练呢?佛陀说:你们听好了,这样练:
无四相(我、人、众生、寿)+修一切善法=无上正等正觉
哎呀,“善法”这个概念似乎也有高下呢?它不是和“恶法”相对吗?来,咱们一起把它破掉: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