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0116/4eb4859375c03e33.jpg)
作文题目:遍揽群楼 美在心头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泰戈尔《采果集》
我有颗喜爱旅行的心,于是上帝赋予了我机会,让我在不长的生命历程中走过了不少中外的美景。我便怀着无比的感恩之心与体悟美的准备,一次次旅行。在漂泊旅程中,我沉醉于江南水乡,折服于北国戈壁,赞叹于大漠孤烟。然而,这无数的辉煌壮丽却总像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仿佛那华丽,亦或者说是浮华会在下一秒凋零。
于是,我开始行走,走入水乡的小巷,走过戈壁的悬崖,走进沙漠的腹地。正如三毛笔下那些“青鸟不到的地方”往往有最美的风景,我走过的大小景区中,我最中意的,便是一个“青鸟不到的地方”——于家村。
它似乎是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山村,也许除了本地住户便不会再有人想起了。几家农家乐的牌子稀稀疏疏的吊在山路边的石墙上,岌岌可危的样子。其实它们早已名存实亡了。人走楼空后的水泥地面仿佛很久没人清洁过了。厚厚的铁门早已变成了锈色。于是,便在当地山民家住下,因为到时已是傍晚,便计划明天再仔细观览山村。
于家村的夜,是一个浓的化不开的梦境。梦里昏昏暗暗,走不出长满了青苔的窄窄的石巷。山村那静谧而粘稠的黑暗,被稀稀疏疏的几点星光穿透,与大城市里光怪陆离、霓虹漫天的夜简直是天壤之别。
清晨,我就着晨曦的微红的光开始游览山村。如同游览城市一般,我从不先走主干道,相反的,我喜欢直接钻进“毛细血管”——在城市,便钻到当地居民生活的巷子中,在山村,就钻到游客们不常去的小巷里。
便是在这小巷中,我方才能窥探到这个山村的灵魂。石砌的窄巷比外面宽广的水泥路淳朴,爬满青苔的石板路比昨日上山的沥青路华丽。那颗渴望自然的、不断蠕动的心扉终于徜徉在这最接近自然的、朴质到了极点的石巷。周围飘来了阵阵芳香,那是草的香,花的香,清晨的香,山村的香。再环顾四周,青山仿佛墨迹未干的泼墨画,石屋在清早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如诗如画。路边几棵抽芽的柳舞动着纸条,搅拌着于家石头村——一个最清静,最接近自然的山村——那微醉的梦。
走出小巷,整个山村就清清楚楚的展现在眼前了。岁月镌刻的石墙,附着着凝重,清气四溢;时光的橡皮擦轻轻擦拭过的石屋显得有些旧了,不少地方已经开始风化,但所有风化的地方又绿着青苔,看起来自然和谐。那天空澄澈空灵,像一面镜子,照着 这淳朴的小村。
在物质之外,是深刻的美好,这种美好,叫自然;在浮华背后,是华丽的痛苦,这种痛苦,叫利益。在于家村,这个沉寂的小山村,我看到了自然的魅力,淳朴的华贵。于家村,在厚重的历史中,它保持了自己应有的那份清纯,那份自然,那份本该属于所有人的善良。
离开时,我不住的回头,望向于家村。盖世英雄难免无常,荣华富贵犹如春梦。正是大梦初醒的人,怎舍得就此离开这最贴近心灵的地方?
那一眼穿山过海,再回头已泪眼婆娑。那份虫噬的空茫,又一次细细碎碎的爬上了心头。从此之后,但凡出外旅游,总是想找些更自然——哪怕一点点安静的地方。在响沙湾独步,在拙政园沉思,在呼伦贝尔只身打马,在无名小巷放声高歌。桀骜的渴望漂泊的心,孤独的想往自然的赤子,总有一天会远离“故乡”,追梦前行。走遍无数红楼,只为寻那一点,美在心头。
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么?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
——杨明《我以为有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