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在各种报道中,父母不懂育儿之道,导致孩子教育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育儿先育己,这种理念越来越被社会认可。每个人都不是天然就会做父母的,做合格的父母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但在生活中,不成熟的父母比比皆是。在孩子的成长中,成熟父母应该什么样儿?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成熟育儿?
不成熟父母表现有三
表现之1:一味溺爱纵容孩子
近日,深圳某小学全班45人被打一事刷爆全网。该校四年级某班的家长联名请求学校劝退一名学生。因该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无故打同学,全班总共47名同学,有45人都被打过。而这位孩子的父亲对此竟然说:“我的孩子平时很老实,胆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间的磕磕碰碰”。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理由,放任自己孩子的各种不当言行。这些父母并没有对孩子尽到监管和教育的职责。
表现之2:把养育的责任推给祖辈
新闻中,很多老人将子女告上法庭,索要“带孙费”。因为年轻的父母,既不管孩子,更不给孩子的抚养费,一直啃老,还觉得天经地义。直到老人忍无可忍,最终求助法庭。
很多年轻父母因为缺乏家庭责任感,自身也不成熟,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孩子出生之后就交给老人看管,自己甩手不管。
表现之3:让孩子事事听从自己
教育孩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很多年轻的父母缺乏耐心和学习力,怎么省心和省事怎么来,或者直接延续父母的教育方式——“我爸妈就是这样把我养大的”。面对网络时代00后新生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却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亲子矛盾激烈。
心理解析
成熟的父母 在精神和情感上独立
柏燕谊(著名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
成熟的父母承载孩子的童年,不成熟的父母被孩子的童年承载。
成熟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独立。而对于独立来说,就是我们不仅能够创造自己的生活必须,能够让自己开心;它更是人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麻烦,承担一些选择带来的后果,承担自己的不开心。
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经济的独立、生活的独立能够做到,那依靠的是一个人的智力和技能;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精神情感的独立却是没有能力自己承担的,因为这需要依靠一个人的人格状态。
当一个人的人格是独立时,他会表现出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有界限。我知道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也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不应该承担什么。比如在我的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人不能够承担自己的问题,躲到游戏、酒精、赌博之中,回避直接面对自己应该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属于人格缺乏力量的做法。他们比较容易通过对孩子的放纵、控制来隐蔽而巧妙的释放自己所不能承担的精神情感层面的压力。
比如一个对自己欲望没有控制能力的人,也很难对孩子的欲望进行有效管理;一个承受不了焦虑的人,在管理孩子过程中,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很难做到适当的耐受;一个自我评价很低,对自己很不满,自我挑剔过度的人,就会对孩子进行更加严格管控。
这时,孩子的边界就是被突破了,孩子在“爱”的名义下成为父母不成熟部分的承担者。这样被突破边界的孩子,不论技能发展得如何,在情感中,他们都比较容易出现和父母纠缠的状态。在青春期,这种“纠缠”会影响孩子的生活,也会让父母更为不知所措。
成熟的父母的第一步,未必所有的情绪都能够自己承担,但是和不成熟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觉察——当我不能承担自己的某些情绪时,我是不是在用和孩子的关系来完成对自己的“哺育”,让孩子替父母成长。只有当我们自我觉察之后,才会有意识的寻找更恰当的方式和渠道来承担自己的“未完成的成长”。
专家建议
成熟的父母 注重培养明辨是非的孩子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教育、成长负有法律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义务表现在孩子未成年阶段,父母要给孩子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其中,关键的任务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如果父母忽视教孩子做人,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甚至可能违法乱纪,那就是父母巨大的失职,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在所有的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主体责任。学校有学校的责任,社会有社会的责任,但家庭教育是第一责任。有专家的研究表明,孩子十岁前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学会明辨是非,知晓对错,去做一个好人。所以说,父母放纵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让孩子在无知中养成恶习,可能最终导致悲剧。
北师大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团队,对200多个孩子从两岁开始,跟踪研究二十多年,发现那些“主动性”和“自制力”这两点都发达的孩子,成长和发展得最理想最健康。明智理性的父母,会让孩子具有自制力、能明辨是非。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的一个成长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做父母的过程赐予父母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是每一个父母难得的机会。我们要珍惜,并与孩子一起成长,这就是最好的生活,也是最好的教育。
成熟的父母 懂得和孩子“捆绑式”成长
张文凤(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校长)
有关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是生命体,他一定总是呈现未完成的状态,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每时都在变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就不仅仅是孩童的事情,也同样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事情。
在家庭中,很多父母习惯于以教育者自居,孩子则作为被教育者、接受者,这样造成的弊端比比皆是: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成长没有达到预期,家长也因此异常苦恼。其实,如果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可以将我们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捆绑在一起。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尝试做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一同成长、一同面对挑战,是不是效果会大不一样呢?
要求孩子孝顺老人,我们先和颜悦色地与自己的父母说话;要求孩子做事情不磨蹭,自己先善于整合、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要求孩子在班级中要优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先尽职尽责,卓有成效;要求孩子爱读书、有锻炼的意识,自己就充满活力、享受读书,远离“手机低头族”……
这样一来,在完善我们自身的同时,也一定会收获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孩子以及家庭生活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样态!
所以,家长不要把自己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管教者。父母也是一个不完美不完善的人,也要每天成长和学习。在各自的轨迹之上,我们先做好自己,让自己去成长。工作上积极向上、家庭里和谐和睦,然后在跟孩子有交集的这个过程中,做好亲子之间的沟通。当我们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上,做好自己的成长,最终会让自己和孩子都有所得有所获。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