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同龄人群体
许多父母在孩子逐渐长大后的共同发现,是长大的孩子开始渐渐脱离家庭进入同龄人群体的开始。同龄人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群体的作用越来越大。父母会发现到了青春期,孩子不愿意参与家庭活动,而更多的参加同龄人群体活动。
这个年纪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看着别的同学狼吞虎咽地吃方面便,TA也觉得那是美味;我的朋友怎样笑出声来,我也不自觉地像她那样笑。所以,他们实际上是没有个性的,时刻都在模仿。连说话的声调、惯用的语气词、骂人的话也全“他妈的”是潜移默化学来的。不过,他们自认为自己很有个性。与一群不自知的孩子相处,他们又是那么的自以为是,老师和家长真的非常容易被他们气得吐老血。即使想我这样的所谓研究、了解他们的专业人士也不例外。我常常在课堂上说:“同学们,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你们这样扰乱课堂,我的心情和感受都非常糟糕,但我还要忍着不生气,可通常是忍到办公室不行了,吐几口老血,又继续走进下一个班级。”这时候孩子们都会大笑,感动的是,大笑过后会比较快速的迎来短暂的安静幸福时光。
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青少年在这一时期需要将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性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这就意味着青少年在形成较为稳定的自我同一性之前,他们是混乱的。青春期是他们从无序到有序的这样一个时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在完成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种种危机和失败,这么想想,多关心引导和理解他们吧,阿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