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着,到底活成了谁?

作者: 老显 | 来源:发表于2016-06-21 11:52 被阅读1403次

    文/老显

    断断续续,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无声告白》,篇幅不长的书,细腻,真实,让人喘不过气的社会现实,读到后半部分感到很是压抑,懂的人才会感同身受。

    书中的所写内容看起来犹如发生在身边,两个人从相知相识相爱结婚生活在一起十几年,以为幸福满满,恩爱如常,竟然全然不知道,他们塑造的一个家庭,像牢笼,似紧箍咒,紧紧捆住他们的孩子们,用苛刻的要求来表达爱,用自己的梦想来强加在他们身上,再用失望来施加无形的压力,孩子们在父母面前不敢表现出哪怕一丝渴望自由的欲望,而父母只在子女拿到优异成绩单的时候才有一丝笑容。

    大家都知道,有一种人,叫做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使命,叫做完成父母当年未完成的梦。

    不可否认,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我们要珍惜且感恩,但这种被赋予的生命到底该由谁来掌控?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自己在父母眼中去奋斗的,所努力的,想挣扎的,正坚持的,就一定是你自己内心深处想变成的那个人吗?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在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是的,喏,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庭,中国式的教育,中国式的关爱,甚至子女对于父母那种中国式的孝顺。生活中听见某个朋友抱怨:“我不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的,可我又不能离开,这是爸妈好不容易为我争取到的,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也可能会听到某个即将结婚的人无奈道:“我并非真的爱眼前的这个人,好像只是正好到了该结婚的年纪,父母觉得双方家庭合适,就这样在一起了。”那些年还在念大学的时候,听到有同学说吐槽:“别跟我爸妈说我抽烟哦,我没法让家人知道,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还是那个完美的乖小孩。

    而有些人当他们的父母和成长氛围不能给予他们一个合理的解答,给予他们一个继续自由活下去的理由的时候,他们脑子里就开始蹦出一个念头:活着毫无意义,我决定死去。当他们辗转反侧,已经在脑子里百转千回之后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和家中人竟然毫无察觉。或许,从小到大,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被要求中长大,习惯了没有原本的自由、没有独立的梦想、没有自我的灵魂,却忘记了,每个人生来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习惯,有的人不可能习惯,有的人就只能以死作为逃避了。在这部书里,作者逐渐深入剖析着女主角莉迪亚心中的那种百转千回,淡淡地写出了父母的那种后知后觉。继而,作为读者,我清晰的看到,那种渴望、爱而不得、悲凉绝望的青春期美好生命,是如何被父母被自己给逼死的。

    她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死,她只是想逃离。她想到了那片曾经给予她隐约希望的湖水,想到水中找到那种向往的自由和安宁,结果葬身。

    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地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而意义是被我们自己赋予的,并不是由所谓的期待组成,它需要用自由的水笔作为独一无二的颜彩勾勒出生命的本色,至少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之前,愿我们都能活出自己。

    而总有些期待可能来自于我们的家庭、伴侣、外在的价值观、世俗言论等等,于是我们逐渐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就慢慢地变成了囚鸟。期待源于外在,外在多是他人之梦,留给他人去实现吧,当我们承载着不堪重负的他人之梦时,就应该卸下伪装,真诚和真实才能够让我们更靠近彼此。爱不是一场道德的绑架,更不应该成为一场无声的告白。

    你曾对别人眼中的自己妥协过,其实每一次的妥协都是对自己灵魂的放逐,放逐在渺无边际的烟尘里无法自拔,最后迷失了方向,沉沦了自己。

    但是你活着,到底活成了谁?

    【《无声告白》书评】


    【奉上华丽丽的分割线,以下是读书笔记】

    ★    她吻他的时候,被自己吓了一跳。那种冲动竟是如此强烈——她曾经凭着这股傻劲,追逐过风中的落叶,跳过雨天的水坑——不假思索、不加抗拒、意义不明、单纯无害。她以前没做过这种事,以后也不会,每次回想起来,她都会觉得自己很奇怪,感到有点震惊。然而在当时当刻,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她想要这个男人。她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说:“他明白什么叫作与众不同。”

    ★    多年来对爱的渴求让她变得敏锐,她就像一条饥饿的狗,不停地翕动鼻孔,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气。她不会弄错的。她一看到就认出了它。那是爱,是一厢情愿的深切渴慕,只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是小心翼翼而安静的爱恋,却无所畏惧,无论如何,都会执着地进行下去。这种感情太过熟悉,她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她的内心深处仿佛生发出某种东西,钻出她的身体,像披风一样包裹着杰克,而他却没有发觉。他的目光早已移动到了湖的对岸,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汉娜伸过腿去,拿光脚碰了碰杰克的脚,两个人的大脚趾相对。这时,杰克才低头看她。

    ★    玛丽琳年轻时,在一屋子男生面前毫无畏惧。她倒出烧杯里的尿液,用梦想堵住她的耳朵。她是蓝色运动衣海洋中的一袭白色女衫。她一直追求“不同”:生活与自我的标新立异。好比一个人举起他的世界,转动了一下,然后又放回地面。后来,失意的玛丽琳为了他们的女儿,将梦想夹在薰衣草间小心埋藏。囚禁在米德伍德死胡同般的小街上的那座房子里,她的野心无法施展。她脑中错综复杂的齿轮不为任何人旋转,纵有无数想法,也像困在窗户里面的蜜蜂,得不到实现。现在,她独自待在女儿的房间,被各种遗物包围,没有什么薰衣草,空气中有的,只是尘埃。詹姆斯很久以前就觉得,妻子是为了她的各种心愿而活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不管清寒:我也曾读过这本书 其实迪莉亚对于母亲她永远是深爱着的 她害怕失去母亲 害怕自己的家庭会破碎 很多年以前她们的母亲离家出走的事情给了她深深的阴影 于是她努力的学习想要用自己的优异表现留住母亲 而在迪莉亚死后 她的母亲来到她的房间推开了一叠叠书发现了那本烹饪书 她才恍然醒悟 这么多年来迪莉亚从来不爱那些科学生物 她爱的一直是她的母亲 很赞同编者的解读这本书的中心确如编者所写 单也是含有一种 子女对父母的爱在里面 不得不说 是一本好书:+1:
      • 疯子范:有一种人,叫做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使命,叫做完成父母当年未完成的梦。的确,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曾经经历过这些,甚至每个人都会拥有遗憾,想要寄托于下一代来完成,可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是你、他是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权利。可是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只希望每个人在回忆的时候,不会对过去有所负疚。无论是对于父母或者对于我们。
        老显:@疯子范 是不是想回到童年哈哈哈
        疯子范:@老显 对呀,所以说越长大越心累。
        老显:@疯子范 太自我也不行,不自我也不行,所以做人难,又想活成自己那样,又有其他人对你抱有期望,我们又怕让别人失望。没事,做好自己就行,别想太多。
      • 无声仿有声说:家庭的压力让我没办法去为自己活着,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joy:
        老显:@青丝锁刘peng 看你家人有没有希望你成为他们希望的那样子~
      • 茉小北:前几天刚看完,谢谢作者那么巧的写了这些。下面说一些我的想法吧(^V^)我一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看懂,只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吸引了我:莉迪亚死了。我一直怀着谁是真凶的想法去预想剧情以及最后的结局,在看到全书的五分之四的时候才有些明白作者的用意,直到全书最后,作者都未明确给出答案,只是把这个疑惑留给了读者,真是一本构思巧妙的书。作者写的这些应该是当时她所出的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我国恰巧有这些现象,所以作者应该不是为了抨击中国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而作此书的吧?我认为书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汉娜,一样作为玛丽琳的女儿,可为什么境遇却完全不同,詹姆斯一家吃饭时父母的焦点都在莉迪亚身上,仿佛其他两个孩子(汉娜,内斯)不存在,或许在书中作者应该还带有家长偏心的现象吧。嗯,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存在理解错误请谅解并纠正,谢谢#^_^
        茉小北: @老显 嗯嗯
        老显:@茉小北 就像在中国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封建主义中重男轻女的现象,汉娜和内斯得不到像莉迪亚一般的恩宠,心里不平衡。相信世界各地应该也会存在这类家长对不同小孩偏心的情况。

      本文标题:你活着,到底活成了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lg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