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股市大跌,总想有个冲动杀进去抄底。之前看着屡创新高,根本就没有想要加仓的冲动,但现在跌的特别是医药股跌的如此凶猛,迈瑞从500多的股价已经跌到了200多不到300的价格,回调的力度超过了40%。再看财报也是相对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的亏损或者是增长失速。药明康德也是最高的时候,已经有180了。前期可能做了一下分红,股价下来了一点。目前已经跌到120左右。中间的差距也是可想而知。主要是基本面也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看似很简单的这个信息好像做起决策的比较顺利,或者是比较容易去做出一个决策,但事实上这个过程还是会有很多的顾虑,当然主要跟现有的资金的储备有关系。那么同样的就是任何一个人,他都会在面临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去做出一些新的决策。
透过这个过程。自己有一个很大的觉察。当你不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总是有很多思绪想要去找到一些证据证明这样做的决策是对的。同时也会去采取大量的时间行动精力能量。这些都还只是前期的判断,如果到了后期真正的后悔的时候,所带来的能量才是比负面的。所以我记得。不知是哪一次听过一个人说了一句,话说人生后悔的事不是自己做过什么事,而是自己没做过什么事。
在同样的2021年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其实已经出现过两次这样的打的机会,上一次是在。年初七开盘之后的一周内就跌的好猛,一些白马大盘股,都已经跌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四十的空间。
之后的几个月到了5月份,逐步的已经慢慢的在往回涨,当然光伏这些都还没有涨到年初的最高值。
关于股市,经过几轮的行情其实我有一些初步的认知
1.真正的认知其实是要靠付出作为交换的。只有真正的投入里面,你才能发现一些所谓的规律。就像是你只有深入到水中,你才能感知到水流的方向。虽然这种规律在股市里不是那么有普遍意义的,都很难预测到真正市场的动向,背后的原理其实也简单,因为你付出了,所以你会去关注,有关注,有投入,你就会发现一些不同,发现一些未曾发现的事情,之后慢慢的就会用一些归纳的方法把他们总结提炼,这或许就是所有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2.很多人对股市都有偏见,认为炒股是不务正业。我以前也有同样的这个观点。但真正接触了。很多的企业家高管之后我就会发现,到了财富累积到一定成绩的人,他们一定会做资产的配置。而股市无疑是资产配置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拿出风险可控的一些资金去模仿,去感知,等以后本金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带来足够多的收益。
3.购买股票比买基金安全。我自己有两个回波来看这个购买的基金和这个股票之间的区别,其实还是要依情况来看,如果是买同类的股票和同类主题的基金来对比的话,我觉得还是买股票会更实在一点,因为它跌也跌的更猛,涨也涨得快,但是他回血会比基金基金回血快。流转会变得更加快,能够及时的处理。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你真正能够关注的股票其实就是那么几只,选定几个特定的赛道,特定的赛道里面去长期关注几只个股,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你配备一些其他主题的基金,如果是对这些主题基金的个股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的话,这样的情况下购买基金会比买个股会合适。
4.关于购买新的基金。之前有朋友推荐我买一个新的基金,我对比了几个月下来,我一直看着这个新基金的收益。其实是非常不理想的。新基金对他的认知太少,一切还趋向于对人的认知,我觉得而且他选选的什么赛道,然后有什么样的个股也要到三个月之后才能公布。所以这个个人感觉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直到跟一个做私募的同学交流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新发行的基金,在一个月之内就有差不多百分之二三十的资金退出,三个月内基本上有40%的资金推出。这是一个行规,所以的话,这些私募这些公募的基金经理也不敢满仓去购买某一个赛道或者某一个个股。这样的投资肯定不能达成最优化,因为很多钱他都不敢用,不敢用,存在那里,肯定就没有办法有收益。清楚了这个规律,其实对于供是否购买洗洁精就有一个很强的指导。
5.关于长期持有的看法。你入市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很多股票都存在着轮回。高了就跌下来,跌下来了又长回去,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很多人说买完了之后就把它放在那四五年去不去管它,其实这样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的,那同时呢,其实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风险,就在于你真正是选对了这样的股票。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能力。就拿腾讯来说,它也是有高高低低起伏的。取决于你那个时候是不是需要用钱,如果不需要用钱你时刻关注,到跌的低了就继续等它涨回来。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么灵活的资金。都是在患得患失中坚守或离开场的。有些回撤确实有些规律可循。所以如果关注这些股票,然后做一些。灵活的减仓和加仓,其实这样的收益它的资金周转率就高很多。
以上是一些自己的心得。对别人来说,说的可能全部都错。但是对我来说,这是我拿真金白银换来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