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活得异常苦闷,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及早放弃这样的想法吧!
有一个朋友性格偏于抑郁型的,常会为生活小事抑郁纠结,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说,活得特别没有意思?
一般有这么想法的人,肯定是生活当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不然生活顺风顺水的人,怎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一问才知道,感情和生意均出了问题,一个已破裂,一个已破产。正处于解救而不得的状态。于是惴惴然外加惶惶然。出口便曰:活着真没意思。
我尊重这种情绪,也尊重类似的思考,毕竟,每一个人,都会或早或晚地,遇见这种困惑。
不过,近些年,已经换了态度,对待这种问题。
曾有一度,生活压力经常让我感到焦虑,每天都有理不清的烦心事,睡觉的时候得有意识控制自己不要想太多,不然的话就得失眠。
后来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很傻,既然该发生的时候都已经发生了,我每天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了,一碰到烦恼就会启动自我防御,排斥、逃避、抱怨、恐惧、焦虑,结果越想越难过。
如果想要改变,生活当中有意识提醒自己很重要。我现在一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提醒自己要“顺其自然,”因为我经常自责多过于赞美自己,而我又是一个非常自觉的人,只要保持平静的心,即使没有鼓励,也会积极往好的方向去做事。
死盯着生命的虚无,并因此放弃进取,其实是幼稚的。
真正的智者,是明知虚无,却像开荒一样,在生命的荒野上建设意义。
苏格拉底说:“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虚空,而是它的重要性。”
不管人生的处境如何,学会接纳自己很重要。因为人生有许多事情,也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比如,一些努力会有去无回,一些深情会如竹篮打水。甚至整个人生,都不会有一个确凿而笃定的结局。
曾国藩说: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尽人力,顺天意。
人本身就具有自我治愈能力,不作恶,便会向善。但是生活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单靠自我治愈速度肯定不如伤害来得快速,所以生活当中还得去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曾国藩的家训里有一句话: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讲人要有骨气。而“养活一团春意思”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种生机,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愉悦的快感。
曾国藩的一生,除了自省、自律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趣味。
他在“八本匾”也说到,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常教导曾纪泽心中不要太苦闷,要开朗,培育心中一片生生气息,这也是消除烦怒的方法。
庄子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苏东坡摘取这两句话作为养生的办法。他在《游罗浮》诗中说:“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宥起坐存黄庭。”采取黄老之学精微的旨意,顺其自然。个人保养身体是这样,治理天下也是同理。
陆游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除了生活的不如意之外,人本身也是贪欲重重。没有的总在追求,拥有的想要更多,失去总在惋惜。
史铁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几年,坐也坐不踏实了,出现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坐着的时光,风清日朗。又过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也还算好的。开始不断地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么糟糕。
所以他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
白岩松说,如果总在为未来忧虑,而不能享受此时此刻的时光,你可以把整个余生都搭进去,但你真的打算这么过一辈子吗?
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