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学习鲁迅的文章,艰涩难懂,都不知道学习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更何况时代都变了,很多东西不适应。
原来编辑课文的人,没有错。
人性都是一样的。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药》,当时看到的是愚昧,看到的是悲哀,现在回想起来,何尝不是自己。
现在没有人吃人的血馒头,是因为不相信能够治病。
人性就在这里延伸,我们相信的东西,就一定是正确的吗?那时候人们相信的东西,现在看不都是愚昧吗?
身体知道答案。
很多时候理性无法分析,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判断最基础的逻辑,但身体的本能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尤其是情绪波动的时候,那正是在预警。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那是有问题的,但不知道原因,不知道处理,只能相信虚假的东西,来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其实身体都清楚。
举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吃,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些东西能吃,有些东西不能吃,还有些是适量吃。
情况是复杂的。
只是呢?大脑的理智,无法正确判断,大家都说好的东西,那肯定的好的,那就要多吃。
哪怕身体受到伤害,而不会质疑饮食,别人都在吃,专家都说好。如素菜,水果等。
没有一个人不说好,恰恰是最值得怀疑的,不要相信别人说的话,不要相信食物,而是要相信身体的声音。
自己是不是更好了?
要有一个人正确的认知,对食物,对饮食,对作息,对运动,对健康,什么东西会影响自己,就必须搞清楚。
只要有一件是错误的,就不可能健康。
而不健康的身体就无法维持平衡,内心就不可能是平和的,无端的慌乱,焦虑,都是正常的。
面对人生也是如此。
要倾听潜意识的声音,都已经说过是错误,做不到的,那就停下来,把事情真正理清楚,不能模糊上路。
不要那么傻,看到别人能做到的,就以为自己也可以。
鼓励自己是可以的。但是要看到差距,有没有那种根本的差距,无法弥补的东西。
假如有就放弃。
假如没有,就思考如何做到,学习模仿是一种能力,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做到,需要一个练习实践的过程。
还有人的观念,不要那么确信。
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直到事情不可信为止;要留一个口子,引进新的思考,不能固执己见,把自己限制死。
越是重要的,紧要的事情,越得把逻辑,从头到尾地梳理,一点一点把所有问题的东西,清理出去。
心平气和才是王道。
不是一种假装的心态,而是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做法,面对任何问题,都能有条理思考与分析,知道如何寻找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