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70期“危”专题活动。
爸爸说我是幸福的,房子给我买好了,只要好好读书,将来这一切都是我的。
妈妈说我是幸福的,好吃好喝的供着,只要好好读书,所有小事杂事她都会做完。
老师说我是幸福的,教室宽敞明亮,校园干净整洁,我们要一心只读圣贤书。
许涛说我是幸福的,会读书,样子又好,家里还有钱,不像他家里还一堆烂事,书根本念不进去。
所有人都说我是幸福的,却没有人问我开心吗?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问许涛,他说,吃饱喝足,爸妈不离婚,读书很轻松,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方思怡的喜欢。
我说这是你的,我问的是幸福的定义,不是你认为幸福的模样。
他说这有什么差别,不都是幸福吗?
我说你眼中的幸福只独属于你,换一个人就不一定了,你得到方思怡的喜欢就感到幸福了,可罗晓静不这样认为,她那么喜欢你。
他说你滚,再提那个龅牙妹我们连朋友都没得做。
我想问老师,可他太忙了,他教两个班的语文,除了班主任,还兼着办公室的工作,班主任的表格一小半,办公室的表格一大半,他说如果没有表格的日子一定要睡一个大懒觉,睡到地老天荒,睡到海枯石烂。他是一个语文老师,却很喜欢滥用成语,他说这是病句,不要学,等到长大后才会明白这中间的乐趣。
为什么要等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不就是一种另类的补偿机制么,当一个人循规蹈矩惯了,总是会在一些细节处表现出自己的特立独行,哪怕一点点的出格,都会让人觉得那是自由的呼吸。我了解,我清楚,我明白,王小波说他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帕特里克·亨利说不自由,毋宁死。更多的人只是说说,还是像老师一样不停交着各式各样的表格。
我想问妈妈,一个人的幸福真的会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实现吗?如果个人的幸福不是自身的体会,那么幸福有确定性吗?另一个人的幸福是如何得到确定的呢?
我想问爸爸,物质幸福是否就意味着所有,不需要陪伴,不需要交流,是物质的提供者幸福还是物质的拥有者幸福或者物质的使用者幸福呢?
我没有问,我知道他们的答案是什么,那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做了一个决定,谁也没有告诉,我想去看一下幸福的彼岸究竟是什么样子。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8月18日,我的生日,我就满十八岁,成年了。
爸爸妈妈说成年了,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十八岁,我就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那个时候考试结束了,结果出来了,录取通知书应该也已经寄到了,对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交代了,我也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人生是荒诞的,会思考的人更荒诞,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
我不想思考,我只想求证,在那一边人真的能够幸福吗?在这一边我已经看够不幸福,假幸福了,那边真的幸福吗?
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儿童节,留下一段文字证明我的存在。
6月1日手书
----摘自少年方云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