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微课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作者: 太阳花朵朵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08:15 被阅读0次

          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的繁衍史,我们的人生无非是生人。当一个新的生命体出生,同时就会出现一个逝去的生命体。这是自然规律,就好像我们挤公交,已经饱和,上来一个,就要被挤下去一个。生命不断轮回,一代一代,生生世世,无穷匮也。

        前段时间,父亲病重,后经治疗已无大碍,弟媳妇打电话,口气中带着严肃:“姐,如果老爸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还要ICU抢救吗?”我说:“当然要抢救了。”

    弟媳妇沉默了。

        我心里想,是弟媳妇不想救,不想让爸多活几天吗?不对呀,弟媳妇对老爸一向孝顺,生活上把他当老小孩养,变着样做吃的,比我这个做女儿的还孝顺。有次老爸腿做手术,都是她一个人照顾,端屎端尿,无微不至,而且每次老爸生病都是她忙前忙后,别人都说她是我爸的闺女。

        “姐,进ICU,我们只能通过人间与地狱的那道门看全身插满管子的爸,医生有可能鼻饲或者切开喉管,对爸来说太痛苦,我想不如让爸自然走为好,我受不了爸被这样折腾,我们不能太自私。”

        此时我也沉默了。不救,好像不孝,老人讲某某人的父母,只有一口气了,孩子拼命抢救,多活了好几天,多孝顺啊,好像这就是为人之孝道。救,太不人道,病人的痛苦你是感受不到的。对于生命即将终结的人来说,多活的几天,生存的意义又何在呢?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牛羊罢了,我们何必把自己的至亲送上案板呢?如果是年轻人,需要抢救的,倾其所有治疗,亦不为过,但如果是不治之症或者垂暮病重之人,就另当别论了。

    后来我查了些资料,也咨询了些专家。有人说今天的死亡,就是关机了,或是停电了,是生物器官或者生命体的瞬间自毁的过程,意念中的油尽灯枯,(寿终正寝),宗教及民间传说中的阎王爷、上帝、后者死神“吹灯”的时辰。

    专家建议在病人生命的最后关头自然死亡比进ICU要有尊严,连他们自己都希望自己符合自然规律的去走向另一个世界。急救室,是病人家属倾家荡产的圣地,病人眼中看不到家属在身边,只有冰冷的一大堆监护器不断滴滴作响,身上的七八根管子根根刺痛着肉体,这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生与死,进与退,每天都在上演世上最两难的抉择,每一天都用巨额的代价来换取难捱的痛苦。很多人,在生命的长度和质量面前,选择放弃治疗,自然离世。台湾著名作家琼瑶,曾叮嘱子女不要进ICU,要求“尊严死”,网络上或支持或排斥,曾引起一片哗然。

          最令人敬佩的还是北大赵宝煦教授的夫人——陈司寇教授。

        自从赵老走后,陈老独自一人生活,不依赖孩子。每天有规律的生活,做操、按摩、看新闻、读书、看报……像学生一样乐此不疲地学习。家务活都是自己干,陈老觉得,一旦躺平不干,身体机能退化得更快,以后想再恢复就不可能了。

          正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强、自立、自足的精神世界,让陈老的身心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保持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这就是陈老快乐生活的秘籍。死固然可怕,但它既然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宿命,那还不如坦然面对。正是参透了生死,陈老才能如此理性、从容地面对死亡,才能放下执念享受自在、快乐的生活。

        93岁时,陈老突发尿血,检查显示左肾长了个肿瘤,怀疑是癌。医生和家人都希望她能接受手术治疗,但陈老拒绝了,她觉得自己那么大年纪,没必要再去医院折腾。她用自己的方式抗癌:积极锻炼身体,多吃蔬菜水果。

        面对死亡,陈老对记者说:“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96岁时,陈老生活不能自理,终日卧床,陈老选择绝食离世。

        临终前,她和子女们告别:“生命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质量,一个是数量。我活到这把年纪,幸福快乐,已没有遗憾。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太难过,日子还长着,都看开些!”陈老用她的勇敢坚强活出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也经历过至亲的故去,深刻地体会到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生离死别,是求而不得,是不舍与难过。只有到了那一刻,才知道,死亡一直并未走远,它从我们出生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逃不掉。“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我们是寄宿在这个世界上的,是来旅游的,死了,就回去了,如太阳东升西落。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怎样面对生死?生命最后选择怎么样的方式离开?看过一幅漫画,医院的走廊里,一辆病床车上躺在盖着白布的刚刚过世的人,和一位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的护士并行反方向匆匆而过了,一边是哭一边是笑,悲伤的哭,喜悦的笑, 又哭又笑才是这世界最真实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有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天,然而死亡并不是悲剧,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催促着我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当人走的时候,会有一个新的生命代替他到来。向死而生(生寄死归)生命不过是一段旅程,肉身无法永恒,死亡是肉体生命的归途。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像陈老那样,活出人生的至上意境。

          我最近因更年期,身体很不舒服,常感面对死亡之恐惧,忆起父兄发的一篇文章,是他的师母,即陈司寇教授,坦然、平静面对死亡,遂除疑心,积极面对生活,随是微不足道的萤火虫,也要发光,给世界一份光亮,故做此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xc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