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孩子叛逆,只怕孩子不成长!——题记
宝贝闺女18个月之后自我意识就越来越强,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今25个月的她,简直是个十足的“小叛逆”,平日里一开口常常“不”字当头,动不动就闹情绪,有时睡梦中都在喊“不要!不要!不要!”。
家里有个“小叛逆”很多事,总喜欢和你对着干,叫她吃饭,她立马回应“不吃饭,不要吃饭!”叫她洗澡,秒回“不要洗澡!不要洗澡!”有时洗好澡,衣服穿到半,或裤子只穿了一个腿,她爬起来就逃,嘴里直喊“不要穿衣服!”平时还经常突发奇想,偏偏吵着吃家里没有的东西,建议她改吃其他的东西,满口的“不要!不要!”她想吃带壳的龙眼干,绝对不能用无壳的龙眼仁代替,否则就哭着拒绝。小小的人儿,内在秩序却无比强烈和敏感,有几次从外面回来,上楼时路灯未开,她说她开灯你先开了她就不乐意,非要关掉让她来开才破涕为笑;有时开门,没等她一起扭转钥匙也不行,非要一起插钥匙一起开门才满意;记得有段时间,吃饭非要自己舀,手拿着勺子,歪歪扭扭,一口饭,吃一半掉一半,甚至还没送到嘴边就全掉了,喂她吃,扭过头去,不停地喊“妹妹自己来,妹妹要自己来!”如果硬塞给她,立马给你吐出来;吃完饭常常满手是油,想要带她去洗手,张嘴就抗议 “不要洗手!不要洗手!”;有一次我们住的那栋楼停电了,我随口说打个电话给房东,好让人家过来看看,她可不乐意了,一个晚上都在重复嚷“不要打电话给房东!”,仿佛房东惹过她一样。小主见一来,说什么就是什么。大冷天,给她穿了厚袜子,非要扯出去,宁可小脚丫冻冰了也不愿意穿;有时候,穿了毛拖鞋她不愿,非要穿凉鞋;有一次,大太阳的天,非要穿个雨鞋去逛街,怎么说都不听;有时大半夜醒来,闹着你给她讲故事,还非要找到相应的绘本,找不到就哭……类似的事情,多得数不胜数。
家里有个“小叛逆”不少育儿资料称,两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英文中也有个专门的词——Terrible Two,这就是人们口中的“可怕的两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和亲子阅读的涵涵妈说,所谓的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而言,那是成长的一个标志。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她的成长,我们就不会为此伤透脑筋了。两岁的娃,大脑发育是不完善的,情绪瞬息万变,让人难以理解。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边负责逻辑思维,右边负责形象思维。三岁前,负责理性和逻辑的左脑发育还不完善,孩子的行为主要由右脑支配,所以容易被自己的感受控制,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想干嘛就干嘛,想怎样就必须怎样。《最强大脑》科学判官,爱贝睿儿童实验室主任,北大心理与认知学学院教授魏坤琳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里边讲到,孩子容易哭闹,是因为他的情绪脑比理智脑发育快得多,很小时就有喜怒哀乐各种基本情绪,但理智脑要到二十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当孩子的情绪上来时,理智脑根本管不住情绪脑,没法和自己的情绪脑讲道理,进而容易发怒。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对孩子生气,怪他不懂事,怪他不讲道理,就跟怪孩子一出生不会自己穿衣吃饭一样,其实是大人不讲道理。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刚好缺乏耐心,那我们简直就是遇上了天敌!
家里有个“小叛逆”面对宝宝两岁的叛逆期,我们该如何是好呢?看了不少育儿书籍,我认为,作为家长,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耐心与尊重。在育儿的路上,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缺乏耐心才是原罪。孩子的某些行为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本身就有问题。我们习惯了把孩子的某些行为看成了问题,自然也就成了问题,这是大人的普遍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对于孩子,我们很多家长很难做到尊重,总觉得,孩子就该听大人的,要乖,要听话,否则就不是好孩子,自然也不会被我们所接纳。我们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凡事都想掌控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的需求和我们的需求有冲突时,我们习惯了以自己的需求为大,用我们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想法,用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孩子服从我们,还不允许孩子有意见。不被尊重的孩子稍有反抗或哭闹,我们就觉得不耐烦,于是变本加厉,进而用自己的情绪压制孩子的情绪,呵斥,指责,甚至大吼或开打,直到孩子不得不屈服为止。整个过程,父母扮演的都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受伤憋屈的孩子甚至连哭的权利都不被允许,这对孩子而言是极为不公的,凭什么父母就可以有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不可以,父母可以有自己的需求,孩子却不能。想想,有这样的父母,孩子该有多可怜呀!如果,我们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相信很多问题不再是问题了。遇上孩子闹腾的时候,我们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时间,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尽量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能增加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的要求触及了原则问题,我们没法满足,我们也不要急于生气或指责,而应耐着性子先安抚那颗难过的心,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先帮她从负面情绪里解脱出来,相反,如果强行“掰正”(除非瞬间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出现),则会破坏孩子内心的那份安全感,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出新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再和她讲道理他才有可能接受,否则讲再多的道理孩子都是白讲,因为孩子会抵触,只会让他的情绪更糟。
第二,理解与共情。我们每个成人都从小孩阶段走过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也会受到来自父母的不解或伤害,可长大之后的我们,却依然有很多人在育儿的路上又复制我们父母的做法,继续用同样的方式伤害着我们的下一代,这一点很可悲。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给我们的下一代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这需要我们进行自我觉醒,只有认识到自身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去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从而避免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踩我们曾经踩过的坑。此外,我们还需多加学习,学习更科学的育儿理念,懂的知识多了,我们才会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他,与他共情。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第三,安抚与引导。每次面对闺女闹腾的时候,我心里就想起一句话“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想到这我就不会对她的行为产生反感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怜爱之情,我知道那一刻她需要我的安慰,需要我的关注,需要我的爱,而不是指责或呵斥。所以,我第一时间会蹲下来抱抱她,有时什么都不用说,就紧紧抱着一会她就缓解了情绪,再哄一下就忘了自己的不开心,哪怕眼角还挂着泪也能笑着和我说话。这时候我就可以和她多说话,问问她的需求,从而也了解了她闹腾的原因,然后告诉她可以怎么做。即使有时她不说出来,可看到她情绪平复了我依然觉得很开心,很庆幸我没有让她失望,没有对她发火。这一点我自认为自己平时做得不错,在我不知道闺女闹腾的原因时我不会轻易责怪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负面情绪,大人也不例外,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负面情绪,如何处理才是最大的问题。假如我们在孩子面前一味地用自己的情绪去对抗他的情绪,我们的做法本身带给他的影响就是不好的,我们又怎么能去苛求我们的孩子不闹情绪呢?孩子的表现很多时候就是和我们学的,不是吗?
不管我的宝贝闺女怎么叛逆怎么闹腾,我都能无条件接纳她。如今,我每次夸她可爱时,她总是傻笑摇着头说“我不可爱,也不乖的!”那样子,简直不要太可爱!
家里有个“小叛逆”在此,特别想告诉我的心肝小棉袄一句心里话,即使你不可爱也不乖妈妈也一样爱你。再说,比起乖和听话,妈妈更希望你能做你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管你表现得好不好,妈妈都不会嫌弃你。希望,在接下来成长的旅途中,妈妈能陪你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叛逆期,叛逆意味着成长,妈妈就想和你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