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比“聪明药”更毒的,是父母的焦虑!

比“聪明药”更毒的,是父母的焦虑!

作者: ahaschool第二课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7:51 被阅读6次

小时候,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生命一号”的口服液?

它的广告语,至今我都耳熟能详:补充大脑营养,促进骨骼生长,提高记忆力!

就像当年的“恒源祥,羊羊羊!”,和神曲“小苹果”一样洗脑。

那时候,如果家里有亲戚的孩子要高考,十有八九会送“生命一号”,仿佛喝了它,高考就有了保障。

相信如今已为人父人母的80后中,有不少人也喝过吧:

友“浩天”说:80后的我,高中时吃过生命一号。当年卖得很贵,妈妈还是咬咬牙给我买的,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每天都喝。后来光长肉不长个,高一长了30斤,就不敢再吃了。

网友“琴”说:记得我高三时也买过当时很火的一款,吃完后成绩不升反降,而且整天晕晕乎乎地,没精神,现在想想真后怕!

网友“瘦瘦”说:之前甄子丹演过一部电影《大师兄》,里面的双胞胎哥哥就是为了考试而服用所谓的“聪明药”利他林,最后受不了副作用,跳楼了。

“瘦瘦”说的那个电影我也看过,原以为只是影视效果,艺术手法的夸张,没想到相似的一幕,竟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01

一个高三女孩的沦陷


故事要从新京报的一条新闻说起。

从报道那天至今,一个叫田静的女孩和一种号称“聪明药”的白色药片,时刻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

就是这样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药片,曾是田静一家备战高考的全部希望。

吃第一颗时,田静觉得没有什么变化。但随着服用次数的增多,田静感觉自己的课堂专注度提高了,听完物理课,做做练习,相比于之前,这次很容易就学会了。

两个多月后,田静在月考上重新冲进了班级前十,当老师夸赞田静时,她还在班会上分享了进步经验:好好看书,多做题。

但真正的秘诀,她没有说。

为了保持自己的物理成绩,她开始不断加大自己的用药量。

一名闲鱼卖家展示瑞士诺华生产的“聪明药”——利他林

然而,悲剧开始发生了。

田静因为服用药物开始产生副作用,脱发、抑郁、狂躁,甚至产生幻觉,总感觉有人跟踪自己,要杀害她,每天放学要妈妈来接才敢走。

更可怕的事发生了,当妈妈察觉到药物不对的时候,田静居然已经上瘾,为了能吃上药,说话向来轻声细语、从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静,开始和妈妈大声争吵:

“当初是你给的我这个药,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吃!”

在遭到妈妈的拒绝后,田静开始花高价在网上买「聪明药」。

谁也想不到的是,田静在网上购得的白色“聪明药”,竟是利他林,一种治疗儿童嗜睡症的精神类药品,这种类似于兴奋剂的药物上瘾性极大!

后来田静近似疯魔,又换成了网上的红色药丸。经调查,这个红色药丸居然是摇头丸。

田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弥足深陷的……

父母的无知,往往会毁了一个孩子。

有网友感叹:条条大路通罗马,怎么能为了高考给孩子吃不了解成分的药?孩子一次次的要钱,完全不正常,当爹妈的怎么这么粗心就没发现?

02

「聪明药」,真的能让孩子变聪明吗?


电视上曾放过一款叫“脑某新”的保健品广告。

“脑某新”号称可以快速提高记忆力,提高成绩。

结果,有学生在购买服用后,发现不仅没有宣传的效果,甚至还产生了副作用。

在欧美,这种「聪明药」已经非常流行。除了利他林外,在欧美的高校圈还流行一种叫阿得拉(Adderall)的药品。

因为学业压力,或者不甘落后,不少学生纷纷动了利用聪明药提神的念头。

对他们来说,“聪明药”是一个捷径。

据不完全统计:

国外大概有1%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靠药物学习,而实际上学校里大概每8个人就有1个人靠吃药来辅助学习,或者只吃药不学习。

一位准备报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高材生克里斯,在自家后院准备看书的时候服用了阿得拉,结果因为药效的作用,鬼使神差的割了一下午的草。

可见阿得拉提高专注力的功效,有多恐怖!

它会激发人空前的专注力,毫无一点杂念的敏锐和专注,然后让你专注于眼前的任何事物,一名服用该药的患者,把眼前准备吃的草莓子全部挑了出来。

更恐怖的是它的副作用,无论是阿得拉还是利他林,其成分都含有安非他命,具有成瘾作用。

那么,普通的保健品就万无一失了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广州儿科医生欧茜在微博上说:自孩子出生后的三万天,就不应喂服保健品。

对此,有网友评价说:

“与其说是药贩子毁了孩子,不如说是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计后果的父母毁了孩子!可悲可怜……”

03

焦虑才是背后隐形的凶器


有人要说了,处方药我们不碰,“生命一号”这样的营养品总行吧?

为了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湖南一位家长像吃糖一样给孩子喂。去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这位家长的女儿因服用超量维生素AD,引发中毒现象,不得不接受洗胃治疗。

2015年有一项统计说明,80后和90后消费者,其中7成女性,占据了儿童营养品消费的2/3。

营养品有效吗?

上海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学硕士吴萍说:

中国孩子需要的营养,全都可以通过平衡膳食得到,不需要额外补充任何保健品。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存指出:

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甚微,一般正常饮食的健康儿童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

可见,哪怕是营养品,任何元素过量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而很多时候父母费尽心力为孩子做的,都源于内心的焦虑。

焦虑使得父母提高对孩子的标准。

焦虑的妈妈容易高标准,而高标准的妈妈也一定会做出高强度的坑娃行为。在高标准下,孩子们也会被迫调整自己的步伐去达到妈妈的标准,这看似一种成长,实际上是变相的绑架。

焦虑使得父母失去判断能力。

一边痛斥欺骗老人钱的保健品,一边给孩子买更多所谓的“聪明药”。明明昨天还在拳打无限极,手撕权健,可一旦涉及自己家孩子,都会选择性暂时失聪。

在变化无穷的激烈竞争下,越来越多的父母深感焦虑,而焦虑又驱使他们带着孩子“病急乱投医

04

如何破局?不要让鱼硬上树


所有的焦虑都源于不确定性,而教育正是最具不确定性的事物之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温蒂布朗博士曾说:

每个父母都绞尽脑汁的希望孩子能在竞争中出类拔萃。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不错。

错的是,有些父母把所有美好的向往,都建立在“歪门邪道”上,本末倒置

试想:鱼会上树吗?

既然勉强没有好结果,那么该怎么破局?

焦虑其实是一种信息,当它出现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把它给翻译出来。

多问问自己:

“我是怎么想的?”

“我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吗?”

“换一个想法情况会不会改变?”

不要人云亦云,因为急功近利而放弃思考。

毕竟,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的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会对TA产生远超乎想象的影响。

你觉得呢?你怎么看“聪明药”,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相关文章

  • 比“聪明药”更毒的,是父母的焦虑!

    小时候,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生命一号”的口服液? 它的广告语,至今我都耳熟能详:补充大脑营养,促进骨骼生长,提高...

  • 那些服用“聪明药”的孩子,真的变聪明了吗?

    「聪明药」来了 让孩子变聪明,上名校,是很多父母的梦想。 近日,《新京报》的文章《会上瘾的「聪明药」》,还真的就让...

  • 我如何面对焦虑

    有人说焦虑没有用,有人说焦虑是督促一个人的燃料,但我感觉这「焦虑」就像药,是药三分毒,不能够抛开剂量去谈。 焦虑通...

  • 比毒蛇更毒的是毒舌

    当我们身边出现了他人,是为了彼此取暖,过得更好。 而不是为了显得你比他高明。 无论你们二人是怎样的社会关系,爱人,...

  • “药博士戏说药”之系列1:药到底是什么怪物?

    一粒药,只有几毫克到几克,却能救人于危难。这么强的效力可以堪比毒物了... 对!用对了是药,用错了是毒。有的药比金...

  • 保健

    年老保健要知道 平时没病少吃药 补品是药三分毒 食补比药更有效。

  • 焦虑是药,可,是药三分毒!

    这是一个信息爆发的社会,每天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被各种信息轰炸,干扰! 信息发布者不惜一切代价捕捉你的关注点,阅读习惯...

  • 你的善良里得藏把刀

    小时候 父母老师教育你 要做个聪明善良的孩子 长大后 不少公知宣扬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善良比聪明更...

  • 北大状元拉黑父母6年:你敢恨爸妈,可你敢原谅他们吗?

    在中国,你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爸妈才是最好的避孕药。 更准确地说,失控父母带来的焦虑,是最好的避孕药。 确实...

  • 章开谈《毒与药》

    心怀抱怨是毒, 心怀感恩是药; 记恨别人是毒, 宽恕别人是药; 自我责备是毒, 自我鼓励是药; 指责别人是毒, 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聪明药”更毒的,是父母的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ai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