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无论哪一种酒,都是由碳水化合物发酵而成的液体。淀粉是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却不是直接与酵母菌起作用,必须经过水解变成发酵造酒,这是酿酒的基本化学原理。
那么,哎草莱未开的远古时代,天然的酿酒材料,恐怕非野果含糖分,可以直接发酵。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李仲宾家有个山梨园,每年照例收获山梨两车。有一年,恰逢水果的“大年”,收获特别多,比往年增加了好几倍,卖不出去,拿来喂猪又觉得可惜,于是李仲宾想出了一个妙计,将几百个山梨储存在一只大缸里,用泥将缸盖封起来,他的本意是想将梨藏起来,慢慢享用。没想到半年后,李仲宾经过园子,忽然闻到一股诱人的酒香,他以为是看园子的人酿有好酒,但是搜索了一阵无所得。他循着酒香认真追寻,才知道酒香来自藏山梨的大缸。打开一看,缸中的里以化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酿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1131/657362b37f51c83c.jpg)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缸佳酿,得来全不费力。既然水果可以自然而然酿成酒,上古时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果,就成酿酒的天然原料了。于是,《淮南子·汜论训》说“猩猩知往而不知来”,汉朝高诱注云:“猩猩,兽名,知人姓字。嗜酒,人以酒搏之,饮之不惜,醉而被擒。”意思是说,猩猩虽然聪明到能知道人的姓名,却经不起喝酒的诱惑。那么猩猩初尝禁果,第一次喝酒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天然酿成的果酒,而且猩猩肯定喝过多次,成了“酒鬼”,才会上人类的当。
猩猩爱酒还不算奇闻,猿猴造酒才是千古佳传,这类记载在古书中也屡见不鲜。明朝人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说:“黄山多猿猴,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十步。”《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也说:“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到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1131/b1ff230893712eeb.jpg)
上述两条还算是简略记载,清代的《蜨阶外史》则说的更为活灵活现:永平与边城近地多山,山多猴。一旦,群猴移家,百十为队,携持保抱遍山谷。山下居民聚观甚多,有稚子拍手呼,猴谓人将图已,并狂窜去,遗土盎甚多。范土而成,大可受斗许,小亦数升,混合如铸,居民拾而凿,清汁满中,深红浅碧不一色,酸甘涩不一味,并芳冽,盖猴杂采山果酿成,大风雪不能出,乃开饮,亦旨,蓄御冬之意也,因名猴儿酒。
一惊一咋之间,猿猴丢弃了赖以过冬的战备储存,饱了居民的口腹。猿猴仅仅是一般动物,尚且能“酿酒”,人类的祖先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已经能保存火种,想必也能受野果自然发酵的启发,酿出果酒。如此说来,人类的造酒史吗,真的久远极了,几乎与人类的诞生同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1131/af5cc58613094de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