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一岁左右的时候,我曾经非常关注他的成长。蒙特梭利育儿法是最让我信服的育儿理念。
当时,我购买了不少蒙台梭利的教具,用心准备宝宝每天的工作(蒙台梭利把孩子的学习项目称为工作),一岁半的宝宝专注力非常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圆柱体插座的归类,独自玩捡豆子的游戏十分钟以上。
一眨眼宝宝2岁了,我却猛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关注宝宝的成长了,宝宝的养育工作都推给了没有学习育儿理念的长辈。而宝宝也习惯了事事包办的照料。
原来养育激情的退化是这样自然而然的事,可是宝宝的成长没有机会重来!这篇文章既是我对之前蒙氏育儿理念学习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提醒,育儿之路,黄金期就是那么几年,十几年,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
一句话来感受蒙氏的理念:「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不是「帮我做!」,而是「帮我,让我自己做!」
蒙特梭利还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话,
「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就千万不要帮他做。」
所以,我们也成蒙氏育儿法为,
「生命的协助。」
什么是协助呢?
一个两岁的孩子想喝瓶子里的水,学着大人拧开瓶盖的动作模仿着做,当他拧不开寻求帮助时,大多数家长会直接帮他拧开或者喂孩子喝,老人更甚。
而蒙氏的做法是:协助孩子将瓶盖拧松一点点,再让孩子尝试去拧。当他自己拧开瓶盖喝到水时,会对自己完成的这项活动充满无比的喜悦和满足感。
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给他们适合的环境,让他们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在孩子真正做不了并请求帮助时,才能给予适合的协助,否则孩子将失去最好的锻炼学习的机会。
孩子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再让孩子专门训练某一项能力的时候将会很难达到效果。
孩子不是我们"教"会的,是通过锻炼和自身探索而逐渐成长的。
父母创造环境,环境影响孩子。
蒙氏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发展。"
蒙氏的环境里,一切都以儿童为中心,桌椅,教具,洗手台,厨房……一切都适合孩子使用,都是为了培养他能够一切自己动手,不会依赖他人的独立性格。
关键在你是否大胆而耐心的给他机会"自己做",并成功引导他"去做","如何做"。
教育这件事,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也是差异微乎其微的,可是当我们把每1整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当我们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的环境,帮助他们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他们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自己。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