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怪物》,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书,也是一本励志故事书,更是一本探索个人的成长经历,找到成年后各种心理障碍的根源,走上治愈之路的书。作者讲述了五位主人公如何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如何回溯到过去,将心灵幽暗的一角拖到亮处,与之对峙,找到出路的心理治疗旅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11c0ec125fbafed7.jpg)
即使有过苦难的童年,他们却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或自身的善良、勇敢与坚持等精神力量,战胜了成长道路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堕落、颓废和放弃--放弃自我成长,放弃寻求更好的生活,放弃对爱的追寻。所以作者凯瑟林·吉尔迪纳称他们为“英雄”。
即使看过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那本书,讲述的七种“有毒”的原生家庭,当时心灵震惊的程度,现在仍记忆犹新。但当我在看这本书时,还是被书中五位主人公所处的原生家庭的恶劣成长环境所震撼到。
我们大多数人在原生家庭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不断被否定、打压,得不到爱与关注,身体上的虐待、精神上pua等等。在本书中,又远远不止这些,其受伤害程度令你无法想象。
1.没有生存保障的成长环境
劳拉8岁时丧母,9岁时,和弟弟妹妹三人被父亲遗弃。她的父亲酗酒成瘾、虐待亲生母亲和继母致死,侵犯妹妹……兄妹仨是在被遗弃、被寄养、被虐待中长大的。
劳拉从小承担了母亲的职责,照顾弟弟妹妹们。她从未意识到父亲的行为及过失是造成他们创伤的主要因素。
长大后的劳拉,被渣男欺骗,染上慢性疱疹,遭遇上司长期的工作压榨,长期陷入焦虑不安中,人际交往没有边界感,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感,自动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等等。
2.遭遇母爱剥夺
彼得大约在两岁到五岁期间一直被父母关在阁楼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母亲又极其缺乏母性本能,导致他缺失依恋体验,在童年受到太多孤独和创伤。
遭遇了母爱剥夺,导致依恋障碍。对婴儿来说,母婴依恋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得不到,就会感到焦虑,并且无法以任何正常方式探索或应对这个世界。
彼得成年后,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边界感,会出现人格解体心理障碍,导致严重的X功能障碍等。
3.感受不到悲伤或快乐
丹尼,一场印第安原住民文化被强行融入到白人文化运动下的牺牲者。5岁时被迫与亲人分开,送到白人寄宿学校,与原来的一切(包括语言、亲情)的割离,被神父X虐待多年……
成年后的丹尼,情感的闸门逐渐关闭,感受不到任何感受。
还有艾伦娜从小遭受酗酒X毒成性的父亲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虐待。
玛德林虽家境富裕却从末体会到母爱,从小被母亲精神 pua,母亲每天早上会对她说:早安.怪物……
多年以后,坐在心理治疗师面前,她才明自:自己不是怪物,而是曾经深深受伤的孩子。
读完整本书,会发现那些在童年受过创伤的人,虽成长环境不同,但有些共同点,他们会不自觉维护自己的父母,他们感受不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即人格解体,感觉与自己的心理自我产生了分离;很难与他人确立边界,对于不愿做的事很难说No;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不安之中。
事实上心理咨询的过程就像凿开一座冰山,让来访者心灵逐渐解冻的过程。心理治疗的重点不是寻找真相,而是在于不让无意识来掌控一切。
五个来访者咨询时长长达三、五年之久,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如此漫长又曲折,而心理治愈结束后,他们在未知的道路上依然英勇向前,在生活的丛林中,一路披荆斩刺,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路。
当然这也不是控诉原生家庭的书,事实是当你读到最后时,你终会明白也能带着悲悯心去看待这些原生家庭中父母,他们曾也是各种缺爱的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