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这篇短文,大致说出我与文字的缘。当初,真的是一位陌生女孩的诗作,触发我重拾文字,为此我应该谢谢她。不过,后来她突然莫名其妙地拉黑了我,这让我很费解,因为我从未见过她,也未与她有任何私人化的交流,而只是点评了她的诗,且以褒奖居多——由此看来,“夸人有风险,开口须谨慎”。吊诡的是,一年多后我却偶然发现,这位会写诗的外地女孩,突然沦为一位中年男士的“炮友”,似乎成了此前她所痛惜的“疯女人”。当然,我不想谴责她,每人有自己的难处,每人也有自己的道理,别人的宿命在我是无能为力的。
重拾写作五年之后,其实我已厌倦了原来的路数——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却有着大致相同的情绪,这其实是一种重复,是我所不能容忍的。怎么突破自己,我要认真地想想……总之,阅读和写作如果没有难度,没有探索和实验性,便没有什么意思。有人说是“不忘初心”,而我想的是如何不断地超越自己,让思绪高飞,让生命更自由…….因此,适当地沉思,并保持缄默,既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
十四岁那年,我初中毕业,然后去古都开封上中等师范。那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大家都想把被动乱耽误的青春夺回来,全民学习的风气很浓,思想文化界空前繁荣,小说和诗歌也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与文学结缘,并把她当做一生的伴旅。
说实在的,我在师范上学期间,正经的功课没怎么学,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阅读外国文学著作和个人习作上了。当地的《东京文学》杂志,每周都会请全国的名家过来,举办文学讲座,我由此结识了梁晓声、陈建功、郑万隆、张廷竹、李陀等作家,听到些象征性的鼓励后,便误以为此生要为文学献身了,后来才知道这种豪情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嗨罢了。
此后,教了两年书后又外出上学,我的文学梦又延续了几年。九十年代初,下海经商的大潮风起云涌,我也终归耐不住寂寞,投身商海,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人生业已过半……说起来,重又“弃商从文”是去年夏天的事儿——那天我在网上买了张书法,然后就跟卖家女孩相互加了微信。翻看女孩的相册,看到其中有些小诗写得很好,就在评论栏里放上一首自己的旧作。没成想,女孩马上回复一首,并转发我的诗。就这样,因为跟这位陌生女孩的唱和,我重新开始了写作。
在过去的近一年半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两百多篇随笔和一百多首诗,其中有些在“朋友圈”转发,关注和好评还蛮多的。有位久未相见的兄长读过文章,相约晤谈,当面褒扬:轻松、自然、老到,娓娓道来,却充满力量……的确,我是主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真挚朴素的情感的,也赞成“非虚构写作”。
人到中年,当我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想放弃所有的私心杂念,做些自己热爱并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写作。
(写于 2015.12.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