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玩笑

作者: 海月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4-09 10:43 被阅读917次
    汉   陶

    “什么是神经病?神经病就是总在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这话是早晨儿子跟我聊天时说的,我觉得他的话似乎有道理。像我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生活内容,却期待着有朝一日平淡的人生能开出瑰丽的花朵,可真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后来,我在网络上陆续写了些文字,想通过这些文字赋于自己的人生以不一样的色彩,不成想反倒招致了一些麻烦——有天我正在午休,某君来电说我写的某些东西是在影射他,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对他的影响很坏,要求我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停止“侵权”……他情绪激动,义正辞严,我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得依了他,把他提到的几篇文章删掉。同时,我也在通讯录里删除了某君,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人,并暗下决心与这些人老死不相往来。

    我跟儿子讲起这件事,儿子笑了。他说:“你这么个平静温和的人,总算能掀起些波澜。其实,你的朋友圈里需要删除的人多着呢,譬如XXX、XXX等,你跟他们语境不同,多说无益。”儿子提到一些名字,我没接他的话茬,他也不便追问,开始换个话题给我讲故事——在一条河流里,有两条小鱼在奋力往上游,遇到一条“老鱼”顺流而下,“老鱼”见到小鱼,问:“你们觉得今天的水怎么样?”小鱼很诧异,反问道:“什么是水?”

    故事我听明白了,却不想过多地去诠释。儿子告诉我,故事出自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然后他跟我聊了会这本书,好像挺有意思。接下来,我在“简书”中搜到比目鱼先生的相关介绍:“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不幸于2008年自杀身亡)。虽然我家的书架很小,华莱士的书我却几乎收全了。但并没有通读——此人的文风很怪,有些东西读不进去。但就是喜欢。”比目鱼这样说很对我的路子,他还翻译了华莱士先生关于小说的见解,我很认可,原文照录如下——

    “有一位我很喜欢的老师曾经说过:好的小说,它们的任务就是让不安的人感到安慰,让安逸的人感到不安。我想,严肃小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读者——那些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被孤独地放逐在自己的脑壳里的人——提供一种能够接近其它自我的想像通道。作为人类的一员,忍受痛苦折磨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无法逃脱的一项内容,所以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验痛苦,当然,那是一种可以感同身受、作为替代经验的“具有普遍性”的痛苦。在真实世界里我们永远都是独自受苦,我们无法真正彻头彻尾地体验他人的痛苦。但是,假如我们读了一篇小说,而这篇小说让我们对书中虚构人物的痛苦产生了某种共鸣,那么,这种经验可能会坚固我们的信念:别人也会对我的痛苦产生共鸣。这种体验具有滋养和救赎的效果,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因此而减轻。道理可能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电视节目、热卖的电影、还有大部分的“低级”艺术——“低级”指的是那些首要目的是为了赚钱的东西——它们让人感觉更容易接受,这背后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它们的制造者清楚地意识到观众更愿意接受一部提供 100% 愉悦感受的作品,而不是一部49%的愉悦附加51%痛苦的作品。然而“严肃”的艺术作品——那些首要目的并不是想从你身上捞钱的东西——它们倾向于让你感觉不安,或者逼迫你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来感受到愉悦,这和生活本身是一致的:快乐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辛苦劳作和忍受种种不便的副产品。所以,普通读者,尤其是从小到大一直习惯于观赏那些接受起来不费吹灰之力、提供 100% 愉悦的作品的年轻读者,让他们阅读和欣赏严肃小说,他们会感觉非常吃力。这种状况很糟。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当下的读者很“蠢”,而是因为电视和商业文化已经把人们训练得懒惰而且幼稚,以至于降低了对于艺术作品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当代读者充分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智力来接受你的作品,这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

    既然我不想成为一个“神经病”,就不应该过那种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让生活有些改变并掀起些波澜或许是必须的。“我们活着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心血来潮之时跟生活开开玩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尽的玩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tb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