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耕读传家 木 若

耕读传家 木 若

作者: 吴越钱塘 | 来源:发表于2024-03-13 06:05 被阅读0次

    稠岩山下湖门刘,汉家渊源水长流。

    族裔本出乌伤王,宗亲情意到永久。

    湖门刘白塘畈,发源于义乌八角坟乌伤郡王煇之公,煇之公乃汉光武帝刘秀太孙,生父疑是曾经受封东海王的刘阳…刘阳即汉明帝刘庄,刘秀第四子,郭圣通皇后和其儿子刘强太子之位被废后,刘阳母亲阴丽华成为光烈皇后母仪天下,刘阳改名刘庄, 建武十九年被立为太子,又十四年后继位,即为汉明帝…封建制度皇帝册封国“王”以下有“郡”王,东汉时乌伤郡当是东海国属地,是故“义阳王”又称“乌伤郡王”!本世纪之交义乌城中村改造,原绣湖乌伤郡王八角坟墓冢被迫迁移到湖门太坞里…是故义乌乌伤郡王后裔正源已经在湖门!

    耕:农“耕”乃安身立命之本,“耕”者有其田,没有“耕”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虽然旧村改造后子孙后代无需再“耕”,但也不能忘“耕”之本…就像老家风俗正月初一吃“粽”食“羹”一样,追本溯源情理都是相通的;

    读:“读”书表现为一种家国情怀,尤其是针对年轻人下一代而言,更是一种保家卫国回馈社会的理想和抱负!“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做圣人、贤人、至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做不了圣人、贤人、至人…但至少可以争取做个完人、好人、真人…即争取做个敦厚可造之人。

    传:淳朴家风世代传承与延续,子孙后代绵延不绝、源源流长……乃先祖之庇佑,未来之希望!

    家:“家”族合一家国同构,至亲和睦兄弟同心...从最早的一小家到现在的一大家,再到未来子孙满堂大家族...终归还是一“家”!

    湖门白塘畈,从明朝开始一直叫了四五百年,但后来义乌市地名办以尚金那边有“白塘畈”村同名为由,叫了几百年的湖门白塘畈忽然间就改成了红塘畈……一“白”一“红”,意思就完全反了…不过自己村里人和邻村的,还是习惯叫阿拉村“白塘畈”…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旧村改造和有机更新,无论“白塘畈”还是“红塘畈”都消失不见了...于是旧村老屋渐渐成为历史记忆,而且随着岁月流逝,大家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旧村找不到了,老家更是回不去了!

    湖门白塘畈村不大,只有100多户人家四五百口人,前溪滩有浦阳江上游支流洪巡溪潺潺流淌,背靠松杉翠林的后山煤山德胜岩(古称稠岩),地理位置坐西朝东,视线开阔阳光充足,虽在丘陵地带,实则富饶盆地,村前有几百亩洪巡溪冲积平原形成的耕地良田,旱涝保收,饥馁无忧,农作物收成基本可以养活全村人口...只是后来响应政府土地集约经营流转给苗木商家,几百亩水稻良田一夜之间变成了苗木基地...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白塘畈虽然名义上还有土地,但区区每亩每年仅仅四五百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各家各户也都没什么指望,全村农业人口从此成了失地农民...农民收入主要靠小商品,或生产或做买卖,生意做大的,不仅义乌小商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山东临沂安徽六安江苏常熟…也都去抢占先机,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

    湖门白塘畈也是义乌小商品世界的一个缩影,从前外出谋生做砖瓦窑匠的多,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村民转而加入到了商品经济大潮...村民能人辈出,多种经营,花样百出,饰品、衬衫、鞋帽等小商品,也随着“世界小商品海洋”而远销海内外...我们外头工作的每次回家,看到村容村貌整洁,猪牛羊不准养了,后来鸡鸭鹅都难觅踪迹...村里有钱人多了去,农房变成了厂房车间甚至饭店商店...村道上停满了路虎卡宴奔驰宝马各种豪车...家家户户都开上了不止一辆小汽车!旧村改造前的白塘畈其实也已经不是记忆中从前的白塘畈...城市化进程导致老村衰落旧村拆迁改造,二十多年前邻村的长江畈原址就造起了义乌高铁站...“回不去的老家,找不到的旧村”也是历史的必然!

    辩考“白塘”之谓成名于何时无法考证,但白塘畈有里白塘外白塘…推测当是古时候“洪巡溪”流域围堰成湖塘,湖塘初期水塘颜色呈“白”色,故称“白塘”,又因为塘分里外所以就很自然地叫“里”白塘“外”白塘,“外”白塘外面就田畈,阡陌纵横,里白塘里面就是村落民居...所以村以“白塘”为名叫“白塘畈”...古代白塘畈村落形成之初,揣测“白塘”之名当早于“白塘畈”村名。以此类推,猜想古代的“湖门”“湖沿”“广口”…是否古代的时候因为长江畈雅畈洪巡畈白塘畈俊塘一带曾经有洪巡溪泛滥形成的大湖?所以才有湖门、湖沿、广口…古老地名村名流传?从地理位置上看完全有这种可能性…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范围,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湖门白塘畈的里白塘外白塘由来已久,里外白塘仅一条塘堤相隔,外白塘水面大种荷花菱角,里白塘水面小用于洗菜涤衣...布局合理实用,白塘畈村后山煤山湖西塘水系以“内”养“外”以“外”包“里”水源永不枯竭,并且以红巡溪水利优势蓄水成湖,里外呼应,方成一方风水宝地...古人的智慧是今人无法想象的!所以里白塘外白塘就是白塘畈村人共同的美好记忆。

    “耕读传家”无非是个念想,无论是白塘畈还是红塘畈都已经消失了,老屋也已经不见了,“耕”无田——土地全部被国家征用...住的则是有机更新后的“群英小区”高楼大厦;“读”无用——当今社会苦“读”书的已经淹没在商品经济的滚滚洪流中,显得很不合时宜,大众教育体制下,年轻人上个大学也不算什么难事,甚至居民户口还不如农民户口...…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就老土过时了...但人总要有个念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苟富贵,勿相忘;耕无田,读无用,然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怕升官发财腰缠万贯或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人总不能忘本,还需要有最基本的家国情怀,这就是本文倡导“耕读传家”的深刻含义!

    耕者有其田,遗风传家不忘本;

    读者善其身,家国情怀兼天下!

    依稀老村寻痕迹,却是老屋归不得;

    后宅且作栖息地,心中难忘白塘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耕读传家 木 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n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