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4:09 被阅读0次

大家也许不陌生,“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中的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那么要正确解释这句话,必须对《中庸》要有所了解,而且对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要作全面仔细的分析。

《中庸》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思想经典著作之一。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27》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中庸这种德行,实在是最高的了!孔子把中庸作为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但他没有对中庸作直接的解释,我们只能从其它篇章来了解他中庸思想的由来。

在《论语·雍也27》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其中“允执其中”就是中庸的思想,意思是诚实地掌握中道,做到不偏不倚和中正。还有在《论语·先进15》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其中“过犹不及”也是中庸的思想内容,意思是太过和不及都不好,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了解了中庸的思想,我们再来看《中庸》这一篇章讲的是什么。

《中庸》的内容主要是讨论教育理论,它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还有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步骤,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及教育的途径,如“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并倡导重视主观努力的作用,如“道不远人”,“反求诸其身”等。

所以中庸开头直接说明教育的含义,即“修道之谓教”,直译为修道即为教育。但不管天道、人道,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无处不在,因此又有人解释为遵循道的原则来修养自己就是教育。这样看,好像后面的解释更通顺,更合理。

但我们还是要根据整句话的意思来分辨一下这里的教育到底讲的是什么?是修道,还是修养自身?

首先第一句“天命之谓性”就很难解释,天命可以说是指天的命令(名词),也可以是上天命令(动词),还可以是指上天赋予,因此正着过来不行,我们先从“性”来反过来推理、解释。性,本性,习性或天性,《说文解字》:“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是指人的本性,而且主观认为是善,好像不妥。不若《广雅》之解释:“性,质也。”性是指人、事、物之本质。如果按此解释,那么这句话就可解释为天命就是人或事物的本质。姑且不论对错,暂搁置,主要是避免“性善”和“性恶”之争。

第二句“率性之谓道”同样很难解释得清,率性可以解释为顺着人或事物的本质,也可以解释成遵循天性,还可以解释为率直而为。但这里我们要参照上下文有针对地解释了,从这三个句子看,天命、率性和修道应该是主谓或动宾结构的词语,二个字互为关系。天命即上天赋予,率性即依循本性,修道即修行天道或人道。但天道无法修,也无需修,因此这样解释好像有问题。

因为古人的句子都比较简省,有些字常常省略,我们不妨在“天命、率性、修道”中间加一代词“之”和介词“以”,这样整个句子就成了“天命之之谓性,率以性之谓道,修以道之谓教”。这一下不就很好解释了,上天赋予人的东西叫做人的本性,依循人的本性行事叫做人道,按照道的原则来修行就是教育。也把性,道,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顺了,教是修以道,道是率以性,性是天之命。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句“天命之谓性”解释为天命就是人或事物的本质,没有问题。解释成上天赋予人的东西就是人的本性,也没有问题。哪个更合理呢?

性与天的关系我们可参照孟子《尽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竭尽心思,用心思考的人,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也可以说,懂得了天命即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按照孟子的解释,“天命”是“知天命”,是认同前一种解释的。

性与教的关系在《中庸》后面的篇章也有论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什么意思?由于诚实而明白道理叫做天性,由于明白道理变得诚实是因为教育的缘故。诚实则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了以后人会变得诚实。

诚是修身的根本,也是修身的目的,儒家特别推崇诚,诚就是真诚而正直,《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他们认为诚是天之道,而诚的人是人之道,因此教育的指向,或者说教育的目标就是一个字,诚。

修身始于诚,择善而固执,而止于致中和,中和就是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了中和的状态,天地复归正位,万物自然化育生长。也就是社会进入一个有子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的中和状态,也就是“修道谓之教”的作用。

因此教即修道,由明至诚;道即率性,诚之;性即天命,由诚至明。它们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君子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修道方法。能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最终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所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应该解释为知天命即人的天性,依循人的天性即人道,按照道的原则修行即为教育。

相关文章

  • 关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

    关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 《中庸》开头三句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大家也许不陌生,“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中的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那么要正确解释这句...

  • 见感思行19——《中庸》率性之谓道

    见 《中庸》开篇讲“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之谓道”,是先觉者,顺着人性做事;“修道之谓教”,是后觉者,跟...

  • 择善固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命理太强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 《中庸》学习心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意思是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

  • 致良知

    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

  • 天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人性,属性,个性,身性,天性)(率,遵循)(教,政教,文教)(功遂身退)...

  • 中庸

    听老师讲了几节《中庸》的课,我知道了这本书是教导人修身养性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

  • 王阳明《传习录》下244——道即是良知

    244 原文直解 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问:“...

  • 224《传习录》下黄直录09

    【原文】 问《修道说》言“率性之谓道”属圣人分上事、“修道之谓教”属贤人分上事。 先生曰:“众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oc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