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生气的时候踢石头,疼的是自己的脚。
家有神兽,什么时候最让你最生气?
当然是TA做错事的时候对吧?
晚上,洗漱时,孩子拿着保温壶倒水,结果听到“咣当”一声,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结果,一分钟后孩子走出卫生间,特紧张地说:妈妈,保温壶掉到池子里,碎了。
因为之前听到声音就有心里准备了,所以我也没责问,只是说了句:碎了就碎了呗。
她爸刚要质问,我制止了:已经碎了,就什么都不要说了。
她爸转而关心地问她:有没有伤到手了?
她摇摇头,我赶紧把坏了的壶放进塑料袋里,以防破碎的内胆扎伤手。
事已至此,并且于事无补,再纠结再责问又有什么用?
不如告诉她,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不要粗心大意。
曾记得一个故事:
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讲课,他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
学生们不明白,只是静静地看着老师。
忽然保罗一挥手把那瓶牛奶打在水槽中,同时大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然后他叫学生们到水槽前看,“我希望你们水远记住这种经历,牛奶已经滴光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再取回一滴。”
是的,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重新装回瓶子里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
我们可能会很后悔,早知道在事前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兴许还可以保住,可是事实是现在已经晚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已经不能改写,只有重新开始,如果一味地为过去哀伤、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之外,没有一点益处。
曾经在孩子身上发生过一件事,让我至今想来都很后悔。
有一天,孩子对温度计特别感兴趣,她想打开来看看,结果,不小心,温度计直接从盒子里掉到了地上。
这是老式的水银温度计,放在盒子里的。
当我听到她说,温度计掉到地上时,脑子里“嗡”地一下子就炸开了。
我发疯似的责骂她,又发疯似的在地上寻找散落的水银和温度计碎片。
当时的我很害怕,害怕水银侵入孩子的身体,害怕玻璃碎片扎伤她。
恐惧令我担心地边哭边训斥她,她也在一边哭。
那时的她还小,我很担心因为这个失误而失去她。
慢慢地,我心情平静下来时,我开始在手机上搜索:水银温度计打碎了该怎么办?
清理房间,打开窗户通风,让汞自然发挥。
我担心会沾到拖把上,就找了块抹布,在地上仔仔细细擦了一遍,把玻璃碎渣都集中起来包裹好装进瓶子里。
却没有看到水银小颗粒,大概是已经挥发了。
一场虚惊。
事后想起来,却让我无比后悔,我干嘛要这样去责备孩子,无知者无罪,她什么都不懂,只是好奇而已,而我却担心这担心那。
从那之后,再碰到她做了什么错事,我都会想到那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会教她该如何去做,即使做错了我也不会责备她。
要知道,责备只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孩子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事而畏手畏脚。
记得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宋丹丹和巴图一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
本应该是难得的母子欢聚时光,但宋丹丹却在节目中不停地吐槽儿子巴图。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会说:“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当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却一边奚落儿子笨手笨脚,一边埋怨儿子扬起的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
她还将巴图小时候的糗事当笑料逗大家开心,看到巴图脚趾发炎了,竟然说:“不会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时候就喜欢自己啃脚。”丝毫不顾巴图的面子。
在节目中巴图羞得一脸通红,急忙躲到鸡窝去“避难”。
其实,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有自己的自尊,别总是在孩子做错事时责备TA,维护TA的面子,尊重TA的自尊,才是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