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目光》,作者是日本儿童精神医学专家佐佐木正美。此书是对佐佐木先生演讲内容的结集,读一读,也许育儿中的不安和烦恼会消失或大为减少。
以下是摘录的部分观点:
孤独的父母依赖孩子
人生来就具有相互依赖的倾向。
有些在夫妻关系中不能得到依赖的人,则依赖孩子。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孩子,以此获得安慰。不安感越强烈,就越想要控制孩子。大人不仅会抓住孩子,还会强迫孩子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以此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当孩子没有按照期待去做时,他们就会感到很伤心。当孩子更加糟糕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愤怒。因此,他们会给孩子下达命令。这样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主性、主体性,甚至变得不爱说话,变得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
依赖孩子的父母虽然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依靠孩子,但是在孩子的成长、发展、学习成绩、课外兴趣以及运动技能上,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他们靠这些获得安全感。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后果更加严重。这种家庭的孩子对父母的脸色特别敏感,很难养成自主性。良好的夫妻关系意味着双方相互依赖,就不必再去依赖孩子,这样孩子也能感到安心,更有安全感。
如果夫妻关系和谐,夫妻之间有稳定的交流,做父母的就不会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放松。与丈夫的关系越密切,妈妈们就越容易尊重孩子原有的状态。但是,如果得不到丈夫的接纳,妈妈就会在孩子身上寻找替代的部分,就容易陷入对孩子的过度期待,这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一种非常不幸的恶性循环。
好孩子
不是听话的孩子
究竟怎样才算是好孩子呢?人们往往认为,好孩子就是听父母的话、不会惹麻烦的孩子。但我认为,带有与年龄相符的孩子气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相反,有些孩子对父母的心情变化很敏感,一味地做一些讨父母喜欢的事情,不给父母添麻烦,这样的精神状态并不健康,自立能力的发展往往比较缓慢。他们虽然会听从别人的命令,但是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的能力。
孩子就应该做符合他年龄的事情。
等待——
育儿中的重要心情
教育其实就是等待。
家长需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们会慢慢等你,不用着急”。人的身体具有一种自愈能力,会自动地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只要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所有孩子都会成为好孩子。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会有差异,但是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素质、个性、能力充分发展。和养花种菜一样,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静静等待。
无条件接受
眼前的这个孩子
人越是被全面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并真正独立。这种安全感也就是自信。
在被认可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勉强朋友认可自己,反而拥有一种认可朋友的能力。相反,如果在成长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孩子在找朋友的时候,就会一味要求别人的认可,不断寻找接受自己的人。
无论孩子多大,都需要认可他,接受他。
在父母或家人那里得到充分接受的孩子,很少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就陷入早恋。相反,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充分被父母或家人认可,则容易早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