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体重218斤,因为肥胖而受到欺凌;16岁下定决心学拳,希望找回自己;17岁生日,许愿要成为香港拳王;18岁拿下金腰带,成为香港最年轻拳王;20岁出战泰国拳手,被对方重击落败;21岁重整旗鼓,再次出发——这是“四海”罗祖胜的故事,他曾站在高点,也曾经历低谷。我们常说人生如擂台,对于年仅24岁的四海,他的人生便是擂台,这场比赛还在继续……
罗祖胜,四海
香港拳王,昆仑决选手
ROUND 1 试 探
大家习惯叫罗祖胜为“四海”,这个名字是他的师兄帮忙起的。
四海为人爽朗大气,师兄知道他喜欢到处走,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结交不少朋友,所以便为他起了这个绰号,有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思。
然而在16岁之前,四海的性格和人生却是另一条完全相反的轨迹。
大约从小学四年级起,四海开始变胖。那时候每逢假期和节日,食量比一般人大的四海都会“增磅”十斤,不过还是小朋友的他对自己的身型变化并没有太在意。即使家里人发觉四海有点“肥仔唛”(小胖子),也没有太多管制。
后来,年纪渐长的四海逐渐察觉到身边人对自己肥胖的异样目光和态度,更严重的是,他因此受到欺凌。
因为家庭原因,十二三岁的四海曾一个人就读寄宿学校。在这里,有点肥胖和胆小的四海成为了大家欺负的对象。
四海回忆,他和学校的同学玩不到一块,曾经有一个学长因为要抢他的汽水不成功而怀恨在心,于是叫上整个年级一起针对他,把他当出气筒。
有时候是被人拿东西整蛊,有时候是捉住到后楼梯打,有时候是恶意的嘲笑。孤立无援的四海受尽了霸凌,他也尝试过在这种环境下反抗,但最终换来的只是同学们又一次的集体殴打和侮辱。
“那时候我在走廊这头看到他们在另一边,就会绕路走的了,每一天都会被欺负一次。”四海形容当时的他就像是被隔离了一样。
四海的人生转机出现在三年后,15岁的四海离开寄宿学校,返回香港和妈妈一起生活。
脱离了被欺凌的日子,但肥胖的阴影始终缠绕着四海,这时的他体重已经达到240磅(约218斤)。于是在妈妈朋友的帮助下,他去到佛山学习打拳,一方面是为了减肥,另一方面是为了报仇。
“我很记得,2010年的圣诞节(开始学拳)。”四海说,“我去学了一个星期,回来我妈就说你瘦了一个圈。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但是就会有这样的心态,(学拳)是真的可以瘦,而且是真的能学到东西,让自己以后不用被欺负。”
拳击比赛中的第一回合,拳手一般都会以试探为主,了解对方的套路、步法和技巧等,从而制定取胜的应对策略。
年纪轻轻的四海,已经在人生的第一回合试探出生活对自己挥出的拳头,幸好他没有倒下,因为在接下来的第二回合,他要反击了。
ROUND 2 反 击
别看四海是个小胖子,其实他很喜欢运动,小学的时候也练过举重,加上背负着惨痛经历,他学拳的决心和动力,比其他人都要大。
“我就跟他(师傅)儿子一起去学,谁知道他儿子三天就走了,我就坚持下来。”还在读中学的四海,每逢长假就到佛山练拳,平时在家便是白天上学晚上跑步运动。
“那时候是经常累到哭。(在佛山练拳)早上就要跑山、跳楼梯、背人、爬楼梯。吃饭时我的手是抖着的,去厕所蹲不下去。我把沙包当作是我讨厌的人,一边哭一边打。”
半年后,四海首次参加正式拳赛,并赢下了生涯第一场比赛。胜利,让四海更坚定了学拳的道路。
之后,四海在香港找了一家拳馆继续练习。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把自己完全奉献了给擂台,当时学界的大专杯、泰拳中学生杯、青少年杯等冠军头衔,都被四海收入囊中。
18岁那年,四海赢下了香港泰拳理事会举办的年度冠军赛,成为“香港最年轻拳王”。
19岁之前,四海从没在擂台上输过,十场连胜。
从一个受人欺凌的小胖子,到未尝败绩的香港拳王,中间只花了三年时间,四海俨然已站在高点。
除了运动生涯的战绩彪炳,四海更开拓了另一条职业道路——当拳击教练赚钱。
利用战绩和名气,四海开始开班收徒。与单纯练拳、打拳不同,教拳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四海也从中认识了不少其他领域的人,学到了很多与人接触的方式。
如果说打拳为四海带来了荣誉与自信,那么教拳则帮四海积累了财富与经验。想起那段当教练的时光,四海表示感恩,因为它为自己增添了不少人生阅历。
当第二回合结束的钟声响起,已是拳王姿态的四海似乎已掌握了取胜之匙。在场角休息等待的他,准备在下一回合打出致胜的重拳。
只是四海没有意识到,“生活”这个对手,也有此打算。
ROUND 3 重拳
2015年,四海参加“Topking World Series拳賽”,这是一场重要的比赛,对手是泰国国家队成员Thongchai Sitsongpeenong(“通猜”,编者译)。
之前的十连胜,让四海对这场比赛信心十足。事实上,这时候的四海的确意气风发,不过即使阅历丰富,此时的他仍是一个20出头的青年,年少轻狂和傲慢难免会在他心中悄悄萌发。
“那时候的心就雄了,说话没有分寸,还说过‘我从来没有将任何一个香港对手放在眼内’。”四海说,“拳馆的朋友输了比赛,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因为我没输过。”
怀着雄心壮志踏上擂台,四海以为这将是他的第十一场连胜。
结果在第一个回合,四海便被对手KO(击倒)。他不仅输了,而且是惨败。
输了这场比赛,四海形容是从天堂跌到地狱:从前的他没输过,不知道害怕,就算清楚自己不是最顶级的拳手,也相信距离巅峰不会太远。
现在,他则要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代价,因为这场失利只是他走入低谷的开端。
2015年7月,四海在比赛首回合便被对手KO
败给通猜后,四海打算抖擞一下再次出发,不过之后他又接连输了几场比赛。后来在师兄兼经纪人的联系下,他参加 “昆仑决”,然而在前两场还是吃了败仗。
十连胜和五连败,这样的起伏令四海难以接受。他不想打了,因为不想再输。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朋友说不想去看我的比赛,因为我每次都赢。后来,朋友都叫我这次不要输了,再输就不去看了。”
屡战屡败的四海回忆起寄宿学校被欺负的经历,看见曾经簇拥在身边的人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家人的支持。
四海想不到,自己在人生的这个回合狠狠地吃了一记重拳。原本高耸站立在擂台上的他已经躺下,身旁的裁判在倒数十秒。
能不能站起来继续打下去?命运依然掌握在四海紧握的拳头里。
ROUND 4 进 攻
去年6月,昆仑决澳门站83KG超级战,赛事进行到第一局中段,四海正在围绳角落被读秒。他的对手,泰国猛将登能刚刚送出了一记膝顶,差点将他KO。现在四海有8秒时间站起来。
这几秒里,四海想了很多:要不要起来呢?起来了好像也不够打?我的拳已经最有力了但似乎对他没有作用?备战了这么久家人朋友都在现场怎么办……
突然,在人声沸腾的现场,四海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用他熟悉的家乡语言广东话说出的声音——“抵死(活该)!”
“我在澳门比赛,说广东话的人不是支持我,而是支持泰国拳手,当时我就起来了。”
起身后的四海凭借意识挡住了登能的又一波猛冲,随后整个人便镇定了下来。缓了过来的他知道只要自己继续主动出拳,对手一定招架不住。
于是从第二局开始,四海用组合拳接连进攻,将对手牢牢压制,并最终通过三局依靠点数赢下了比赛,战胜了目前为止的生涯最强敌。
“打拳的心态很重要,你怯了的话,就真的会输。”
这场被官方称为“奇迹逆转”的比赛,正是四海从生涯低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缩影。
让我们把时间的进度条拉回到一年多前,彼时的四海仍沉浸在连败五场的沮丧。不过,他还没有放弃上擂台。
对于四海来说,很多事都可以迟一点再去做;唯独打拳,现在不打以后就没得打了。
痛定思痛的四海辞去了教练的工作,随后只身远赴北京训练,将心思专注在擂台之上。
北上练拳是四海的又一个突破,每天跟职业选手和训练师泡在一起,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和其他选手的差距,看清了自己需要进步的方向。
这时候的四海一边打磨技术,一边打磨心智,彷佛找回了当初16岁学拳的赤子之心。
在北京操练了半年,四海又一次踏上擂台,这次他的对手仍然是泰国拳手——噜奔。
赛前四海一致不被看好,一是因为他早前的战绩太一般,二是对手的确更胜一筹。关键的是,四海自己也觉得不够打。
或许正是没有任何想法,擂台上的四海也没有任何束缚。他只是打算通过比赛,来检验这半年来在北京操练的成果。
结果第一回合58秒,四海KO对手获胜。
赢得比赛的四海找回了胜利的感觉,更加确信这半年来北上的汗水和眼泪并没有白流。
进攻一直是四海在擂台上的杀手锏,而在面对人生的低谷和不利,他同样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持进攻。
正如四海自己说的,一旦怯了,就输了。
ROUND 5 出 击
战胜噜奔后,四海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受了伤,不过休养半年顺利康复的他延续了胜利,在去年3月的比赛中击败了泰拳手萨米,接着便是在6月战胜了登能。
如今24岁的四海,已是经验丰富的擂台“老将”。他说今年的比赛已基本安排好,接下来会计划训练和赛事的事宜。
“今年我是挺有目标的。”四海说他希望比赛一场一场地打,将自己的成绩再提上去。
如果有朝一日脱下拳套,走下擂台,四海想试试加入娱乐圈,因为从小到大他就喜欢当明星一样的成功感。
“其实小时候,我还没有打拳之前,就在想我怎样才能像成龙、李连杰那样。”
找准自己的方向,再次“拳”力出击,四海的人生便是擂台,全新的回合才刚开始。
为何#同事同时#
彭于晏曾在宣传电影《激战》时说过“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清楚自己做一件事情是为了什么,没有目标和方向,更没有动力,所以碰到一道墙就会知难而退,其实换一条路,爬过去就能看到很好的风景,这其实也是一个男孩转变成男人的过程。”对于四海,他也不过24岁,却非常清楚自己想走的路是什么,更清楚为此他要付出多少,并付诸实践和行动。无论是拳赛的擂台还是人生的擂台,四海都是一个很强的选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