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中午,晚上各冥想15分钟
最近在学习催眠,今天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练习,做完练习后我想好好的拥抱自己,我觉得自己很优秀,最应该感谢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做事方式——坚持。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和困境,我都愿意去寻找解决方法,很少去抱怨,只是去想此刻我拥有什么资源,自己具备什么资源,外界能够被我所用的资源是什么,在内心深处给予自己力量。
这份很信任自己的力量来源于我坚持两年的冥想练习,如今在催眠的课程中我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中正的状态,也能很快地感知到他人的能量。
我的一位老师说最厉害的心理咨询师是用能量与求助者沟通的,如今我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能量的力量也是场域的力量,场域的力量也是心的力量,心能创造万法,是因为心能改变外界的对镜。
所谓的本性自足,我想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心性和天性都是足够的,足够让我们过好这一生。
在此我想感谢我的父亲,父亲从小告诉我,你做事情一定要做哪些别人很难超越的事情而且如果他人想要超越你,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才可以,比如说书法,乐器。
父亲的理念植根于我的内心深处,所以当老师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只是大师是需要练习的,首先要练习自己的心性,一个能心安的人是欲望少,技巧少,心思光明坦荡,利他的人。
就像庄子所说的嗜欲深者,天机浅。心安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静坐和冥想能够让我越来越安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静坐之后去观想自己,去反思自己,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有新的成长。
我听从老师的话每日练习静坐2-3次,从自己身上下功夫,而且静坐的体验,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那是自己身体的记忆和感受。
静坐让我更加平和,温柔也更加临在和自如。
今天老师让做一个练习,这个练习就是让你想象生活中的一个人,这个人你很难跟他沟通,我想到了我的儿子。
老师让我用正确的方式去沟通,要想有正确的行为必须有正确的心态作为前提。
老师教给我们三种正确的心态,第一种是温柔,想象谁在你的生活中是温柔的榜样,老师想到的是佛陀,我想到的是我的四婶和我的老师海灵格,他们总是很温和。
老师说想像一下如果你现在你榜样的位置,你的榜样会怎么做,你把榜样的这种能量移到自己的身上,此刻你带着这份能量去面对你想要对待的这个人。
那一刻我想到了,如果我带着榜样的温柔的能量去面对我的儿子时,内心深处,我会说,我很在乎你,我的孩子,所谓的温柔态度应该是我的儿子为什么会有愤怒的情绪,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每个孩子都想把权威的权利给予父母,只是每个孩子都不想成为那个坏孩子,他之所以和父母争执是因为在沟通之前,父母已经把孩子想象成为一个坏孩子。
那一刻我想温柔的态度,就是要看到,我的孩子之所以这个样子是有原因的,他的愤怒如同我的愤怒一样,愤怒的背后是渴望被爱,被理解,以及被尊重,如果我能够进入他的能量和处境,我们就不会有争执,而我也常常像他一般愤怒,所以我引领不了我的孩子,我也没有办法让他从负面情绪中剥离出来,但是今天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他需要被爱和理解滋养。
未来我用这份温柔,这份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向我的孩子,我尊重他作为一个人存在,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每次他愤怒时我都要告诉自己,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让自己进入他的场域去理解他,去尊重他而不是评判他,更不能用旧有的经验去看待他。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人易不同,水也不一样。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当下情境非未来情境。我们短暂的人生由小到老,没有一刻是相同的,同样面对孩子也要随时变化。就像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因为水能够“动善时”不同的情景水显示不断的状态,100度以上他变成水蒸气,零度以下他变成冰,遇到方的容器他变成方的,遇到圆的容器他变成圆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水用发展的态度对待万物。
我想老师说的这份温柔是否也蕴含着,面对孩子不同的境况,我们也应该以不同的方法对待,作为父母我们不让孩子改变,而是让自己随着孩子状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是否就是《道德经》中的无为,顺性而为,顺着孩子的天性而为之。如其所是,尊重其原本的样子,尊重此刻他的生气,悲伤,哭闹都是因此刻各种因缘组合而成,因缘散去,一切则又回归平静。
孩子给父母造成的麻烦又何尝不是成就父母的,他让我们看见了自己同时也让父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谓的“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孩子所给带来的困惑是我们前进自己的资量。
而后老师讲到了勇猛,想象一下谁是自己生活中勇猛的榜样,将这份勇猛的能量移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带着这份勇猛去面对问题,温柔中包含勇猛,就如同《道德经》中所说的慈故能勇,这份勇猛能够让我们内在更加坚定,能够给予孩子带来界限,就像老师说的失去勇猛就会失去爱,幸福和成功,勇猛是我们对自我的一份信任,是一种扎根,是一种热情,就像老师说的勇猛也一种火焰。
所以在面对孩子时作为父母要清楚地知道要把孩子引领到何种道路,要给孩子树立界限,而不是一味地自由,让孩子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作为父母无论过去我们做了哪些伤害孩子的事情,都不要心怀愧疚,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父母,也是最适合孩子的父母。愧疚不能给孩子带来力量,反而给孩子带来了贪婪和抱怨。我们无论过去做了什么,都是我们认为那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和行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带着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带着这份勇气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发现接纳孩子的平凡和平庸也是需要一份巨大的勇气的。
第三个内在态度是顽皮,老师让寻找一个顽皮的榜样,我想到了好朋友张帆。
顽皮是一种对无常的态度,顽皮是不执着,顽皮是一种洒脱,这份洒脱是我努力做到应做的,但是我不执着于结果。
顽皮是一种对过程认真,对结果不认真;
顽皮是一种对当下认真,对过去和未来不认真;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无法改变,对于已经结束的游戏何必心存挂碍呢!
对于未来,一切结果都是由内外因一起决定的,即便我们非常努力,依然无法百分之百把控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
总结:
温柔是如其所是
温柔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温柔是一种无为(顺孩子天性而为)
温柔是一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等待和耐性(给予孩子和自己成长的时间)
勇猛是一种对自我的信任
勇猛是一种边界(孩子需要边界)
勇猛时一种慈悲(慈悲心才能让父母愿意为了成就孩子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照见自己和生命升华的过程,在爱中升华亲子关系)
顽皮是一种对无常的接纳
顽皮是一种既认真又不认真的态度
顽皮是一种松弛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