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柔柔一起逛H&M店,她看到琳琅满目的过年大红新装,她要我买,
“家里那么多衣服,你全扔了,我就给你买。”
回到家,她把她抽屉的衣服拿出来,一件件筛选不要的丢在地上。
很快我就婆婆上身,在心里呐喊,“不,不,不,这可以穿的。”
在这时候,我终于可以理解我婆婆为什么在我丢衣服之后会去捡回来。
我和我婆婆是一样的,我也是一个老人家,我也舍不得,衣服还可以穿。
“我们再继续筛选吧。”
面对着一地上的衣服,我和她分析,哪些是可以穿的,那些可以断舍离。
“这个还可以穿,这个也可以穿,你真的舍得丢了?”
有的,她不舍得,她就会放回去抽屉,有的,她舍得,说不要了,这个穿得太松了,这件太大了。这个颜色不好看。
我哪里是在帮她筛选,我明明是在帮她捡回一件是一件。
经过收拾,终于忍心割痛,10件衣服。
看吧,我根本没资格说我婆婆,我也是我婆婆一样的人,我之所以对自己狠心丢衣服,是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不需要这个风格的衣服,而我女儿虽然才5岁半,但她也很清楚,她要的和不要的。
她比我进步,比我更知道要的是什么。
而我在断舍离路上走得比我婆婆快,那也是我在进步。
房子的事情,已经买好了,落户了,我心目中最重的石头彻底放下,当我拿到户口本的时候,没有想象着的贵重。
就是一个崭新的普通的户口本,但那这背后的意义,是多重。
我回想,在办理户籍登记信息的人,会不会对房子更看透,毕竟房子也就是居住和挂靠户口的功能,看透看清看淡,不得而知。
同样我想起我的父亲,我在他这个年龄,他才刚刚生了我,32岁的这一年,他才有了孩子。而我在这一年,我有了两个孩子,一套名下的房子,位于深圳,而我创业快7个年头,我爸爸在我这个年龄,还没来深圳,还只是在老家一个供销社当保安,后来他开始醒悟,要给家里人过上好的生活,于是南下,来到深圳,奋斗9年,回到老家建三层洋房,之后又在深圳买了两套农民房,那时候他已经52岁,妈妈46岁。
那时候房价低迷,房地产行业还没开发,而他一直都没有奋斗上深圳户口。
因为生活压力大,照顾四个孩子。
这么一算下来,我比我的父母,进步很多。
这是个普通人只要奋斗就有成就的时代。
我比我父母那一代人容易多了,即使房价高,但是其他的更便利了,尤其是在深圳办事这一方面。我们不需要再找关系才可以办事。
我记得当我12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到深圳市内玩,那时候从深圳关外进深圳关内,需要边防证,而我们家没有,于是爸爸找到在布吉海关工作的朋友,帮我们开了后门,就像猪爸爸牵着我们这些小猪进城了。
现在布吉海关渐渐的消退,失去他的功能。
很多人都是在抱怨,只有我看到这个时代的美好。
我不需要边防证我就可以自由的来往深圳市内,我还这么年轻,如同山哥所说的:“年纪轻轻,老公有了,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
没有人比我更幸运,我爱这个时代。
只有没有吃过苦的人,才会想起旧时代的好。
哪里好,我们那时候刚来深圳,寄居在爸爸的朋友家,一家五口人,兄弟姐妹四个加上我妈妈,就住在一个小区的一个套间里,爸爸的朋友和他老婆经常吵架,后来离婚了,那个叔叔娶了更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因为有钱。
当然,按照现在的话,那叔叔是爸爸的深圳合伙人。
只是他们起点高,分成高,到最后他们赚够了,都不做了,收益分了之后生意让给我爸爸做。
我们家就是太穷了,所以走得比别人都辛苦,没有背景,没有房产,在那个看关系的时代。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过年,爸爸妈妈和我和妹妹,我们四个人就住在一个小单间,现在说是一个孩子分70平方,可是我怎么记得就一个小单间,厕所还是和房间是分开的,平房。
我佩服我爸爸的勇气,举家搬迁到深圳,一家六口人,开着一辆货车,载上全部的家当,就进军深圳。
在老家买的高档的桌子,通通都送人了。
老家的三层楼房出租,一年房租不到5000元。
每年花在维修的费用高于房租。
我想没有人会想回到过去,即使现在再差,房价再高。但我们能租房,不用寄居在别人家里,不管在哪个城市,即使是卖早餐,都可以赚钱。
之前不是报道,有个阿姨说“我一个月收入两万的人会差你一个鸡蛋吗?”
我对我女儿的学习,我会灌输给她“文言文,古诗,三字经,数学,英语。”我多次和自己说,等我孩子上学了,我不会管她的成绩的。我相信我的两个孩子,一定比我更优秀,成绩更好。
只要父母都不差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有时间对着孩子狮子大吼,还不如多点时间学习英语,多看书。
你怎么就不相信你孩子一定会过得比你好。难道你过得比你父母差吗?
请你相信,现代的时代,利用的是100多年的前的霍妮的焦虑理论,商家掌握了这个理论,利用焦虑赚钱。
有时间焦虑,还真不如看书,学英语,跑步,断舍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