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生考试,我有了相对比较完整的时间,就连续阅读了两期的《教师博览》。感觉这本杂志很不错,我就订阅了2024年期刊。它一期大约刊登40篇左右的文章,文章涉及话题较广泛,信息量也挺大。看过之后,感觉很有心得和收获。
有几篇有追忆一些名师大家的文章,如季羡林、吴大任、陈省身、郁达夫等,阅读完毕让人在心底涌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敬佩之情;还有一些我们一线老师所讲述的教育故事,通过这些平凡但感人的文章,我能感受到一位位老师的赤子之心和教育情怀。在一位老师所写的《精神守望》的文章里,我感觉他的几句话说得特别精彩,就赶紧摘录了下来:一个农民,当他把种子撒向土地的时候,总时常立在田垄久久瞩望,神色中溢满了金灿灿的希望;一个渔翁,当他把钓钩抛入水面的时候,便紧握钓竿静静凝视,目光中跳动着银闪闪的期待;一个母亲,当他把孩子带入世界的时候,常对着襁褓中的生命细细端详,心中翩飞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在谈论他读书情节的时候,他又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把世界读得很小,小到只有这窄窄斗室之内的一家;我们又把世界读得很大,大到无际无涯无穷无尽。看,这些想法和念头,我们都曾经有过,但却没有办法像作者这样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当然,我在阅读一篇叫做《理解的幸福》的文章时,竟然被感动地泪眼婆娑。作者细腻地描述了一个60多年之前发生的场景,因为上完课才能去接上幼儿园小班的妹妹,时间紧张,一路奔跑,直到跑得两眼发黑。有一次,她以为妈妈接走了妹妹,结果让妹妹在黑暗的教室里独自等待了很长时间。她很是内疚,就坚持一路背着妹妹回家。央求下来而未经允许的妹妹就在姐姐背上一遍遍唱起刚学的儿歌。 这个场景似曾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因为工作原因,我也曾出现过几次接当时上幼儿园孩子迟到的情况。读这篇文章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孩子眼巴巴盼望着我去接她回家的场景。
还有一位老师在《因为热爱,所以无畏》中谈到他的写作,说到:我追求“我行我诉”的坦荡与释然。从日记到教学心得,从教育故事到反思的灵感,我坚持用文字与心灵对话,更坚持将思考流露于笔尖。从报刊到专著,从博客到公众号,我一直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人生。
每阅读完一本书,我除了拥有在知识方面沉甸甸的收获感以外,还拥有一种情感上的充实感和丰盈感,这种感觉还是非常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