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个决策

作者: 江南正果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17:50 被阅读67次

    公元545年、春秋战国时期,出了这么一位奇人,年二十几写了兵书、三十几便率吴军几灭楚国,堪称一代军事奇才。此人孙武,别称孙子,其写兵书即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对后世军事影响极大,很快成为历代著名军事将领必研兵法,且备受推崇。它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它经典的军事决策理论,这是一套关于如何军事决策的理论,同样在我们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做些商业决策,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商业决策的相关知识。

    1、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决策

    先抛开商业不说,那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决策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决策案例:

    ➤王大哥最近遇见多年前的朋友,得知朋友在北京靠炒房发了,于是他决定将全部资金拿去炒房。

    ➤2011年日本大地震出现福岛核事件,国内掀起一股购买碘盐的热潮,张大爷决定囤货居奇。

    ➤高考后,李同学报考专业,屈服于父母的意志,放弃喜欢的计算机科学,转而填报了医学专业。

    问题来了,上面这些决策是好的决策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决策之后的结果:

    ➤王大哥将多年储蓄拿去炒房,后来才知道国家出台了房地产相关严厉政策,但他已经被深套其中。

    ➤这位高价囤盐的张大爷最后因为碘盐防辐射的流言中止,盐价大跌导致资金无法回流而最终破产。

    ➤李同学上大学后,因为不喜欢学医,而时常逃课在网吧玩游戏,最后因逃课太多被学校开除学籍。

    从结果来看,这些决策确实都算不上好的决策。嗯,可能有人就说了:这些结果都是你江南正果写出来的,当然不好了,决策之后的结果谁都说不准。也有可能结果会是好的呢?

    是的,的确如此,在结果还没出现之前,一个决策的好坏似乎是无法判定的。但是当结果出现之后,再依据结果判定这个决策好坏,是否又为时已晚?判断决策优劣并非是为了以结果论英雄,更多的是为达到某个既定结果所进行的决策预判。

    不论在军事还是商业,或者是生活上,一个好的决策一定是在其决策周期及决策目标下,基于确定性边界条件及核心逻辑演绎下的结果。也只有这样的决策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决策。

    2、决策的三个基础

    回到上面所举的案例,其实不难发现,他们的决策在一开始就不算是一个好的决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涉及到决策的三个基础:决策条件、决策逻辑及决策目标。我们回头来看上面三个决策案例失败的原因:

    ➤王大哥炒房被深套,主要是忽略了决策条件,他只是知道朋友炒房挣钱的逻辑没问题,但是却忽略当前地方房地产政策信息是否还构筑这一决策的条件基础。

    ➤张大爷高价购盐欲囤货居奇,但是并没有一套支撑他这么做的正确决策逻辑。他的决策逻辑只是盐价在涨,很多人在抢,而忽略支撑这些现象的逻辑是否能够在决策周期内还依然成立。

    ➤李同学高考报专业,他原本的决策目标是报计算机专业,但是屈服于父母意志而最终报医学。这实际上是改变了决策目标。决策目标的改变直接导致决策的失败。

    一个好的决策一定是由对应的决策条件来做支撑,并且基于这些决策条件,以及想要达成的决策目标,有一套核心而正确的决策逻辑来实现。这三个决策基础实际上形成一个决策链条,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利都将直接整个决策失效。

    那么如何理解这三个决策基础在具体决策活动中的逻辑呢?

    3、决策条件

    商业活动需要资源,而决策活动则需要条件。没有条件的决策无异于空中楼阁。但并不是任何条件都能够最终成为决策条件,而成为决策条件的也不同等重要。那么决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江南正果认为,决策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完整性、确定性及持续性。

    1完整性

    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成功的决策必定建立在完整的决策条件下。决策条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要义,第一层是决策条件组合的完整性,第二层是条件组合内每个条件自身的完整性。这如何理解呢?

    决策条件组合完整性

    决策条件组合是一个决策成立所需要条件的集合,这个集合至少包含一个子条件,这些子条件对于决策目标的达成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们要达到一个决策目标D,需要这么一个决策条件集合(A,B,C)。表达为A+B+C→D。那么这个条件组合中的任何一个子组合缺失,都将达不到决策目标D。

    决策子条件的完整性

    一个决策条件组合内包含多个子条件,而每个子条件又必须完成一个自证过程,也就是说它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完整性来证明自己是这么一个子条件。比如对于决策目标D,对应这么一个决策条件集合(A,B,C),这解决的是一个需要什么而有什么的问题。而对于决策子条件的完整性,是A=a1+a2+a3的一个逻辑,解决的是一个要什么而是什么的问题。

    2确定性

    确定性是决策条件需要具备的又一个特性,而且大部分决策失败都是由决策条件的确定性不够而造成的,因为人总是会主观的判断条件的确定性程度,在决策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主观的高估条件的确定性往往会给决策目标的达成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3持续性

    对于一个决策,往往对应着一个周期。在这个决策周期内,决策条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持续性,这也是很多决策失败的重要原因,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都只是注意到决策的当下,而忽略决策是有周期的这个事实,基于当下决策的条件如果不能在决策周期内保持着一种持续性,很有可能在决策实施的后期,因为决策条件缺失而无法进行。

    决策条件是决策目标达成根基,对于这样一个根基而言,无论是完整性、确定性还是持续性都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目标的达成。没有条件的完整性,决策执行过程中将无法推进,如果没有条件的确定性不高,将影响目标达成的概率,而条件持续性的缺失相当于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埋下夭折的伏笔。

    4、决策逻辑

    决策逻辑是决策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这也是最能体现决策能力的地方。优秀的决策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决策条件的不足,同时又能更有效率的实现决策目标。

    那么是决策逻辑呢,先来看一个案例: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当初这样做出要做电动汽车的决定的。首先他思考,电动车之所以很难普及,很大程度上是成本太高,而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是汽车电池。而汽车电池不就是一堆钴、镍、铝等金属吗,为啥这么贵呢,他于是查询了下这些金属的市场价格,发现这些金属市场并不存在垄断。

    尔后他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长期来说,汽车电池的价格更多的是拼技术,只要能通过技术降低电池成本,电动汽车就具备和汽油车竞争的能力。而技术他非常有自信。

    这就是一个经典的决策案例。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通过一系列逻辑推演,不断深入问题本质,基于已有决策条件推断出这个思路是可行性,并最终决定做。上面这一系列思考过程便是决策逻辑。

    决策逻辑是基于一定决策条件,并为达成预设决策目标而产生的一系列思维。在同样的决策条件和决策目标下,决策逻辑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决策目标是否成立的判断。

    不同的决策范围,对应的具体决策逻辑是不相同的,军事有军事的决策逻辑、商业有商业的决策逻辑。但是这些决策逻辑又有相通之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这么推崇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作用了。

    这里我们把决策逻辑分层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通用逻辑,第二个维度是专用逻辑。

    1决策的通用逻辑

    通用逻辑,通俗点说那就是用之四海而皆通的逻辑。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有这样的逻辑吗?那就要看这个“四海”究竟有多大了。所以这更多的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专用逻辑而言的。

    比如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人天生都爱被赞美,而讨厌被批评。所以不论你是什么职业、性别年龄如何,一个人真诚的赞美你,你会很开心,而被批评则很沮丧,相对于人类而言,这就是一种通用逻辑。但如果把范围扩展到所有有生命的对象呢,那么这个逻辑就不通用了,因为植物根本听不懂你的赞美和批评,也就无所谓爱憎了。

    通用逻辑更多的需要通过将不同专用逻辑比较提炼而得到,通过这些专用逻辑提炼出来的逻辑便是基于这些专用逻辑的通用逻辑,而这些专用逻辑对应的对象将构成通用逻辑所适用的“四海”。

    2决策的专用逻辑

    在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个决策除了要基于一定的通用逻辑外,还要基于决策对象所特有的逻辑。就好比你追一个女孩子,除了要了解女性共通的特性外,你还要了解你所追女孩特有的个性,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规划好一次约会。

    专用逻辑由于具有特定对象差异性,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质的逻辑,无法通过通用逻辑来弥补,这就好比你知道女孩子都喜欢别人送她礼物,但是你却不知道你所追的这个女孩子喜欢什么礼物,最终也是有可能因为送的礼物不合对方口味而无下文。所以仅仅 知道通用逻辑,而忽略专用逻辑,也是很难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做出非常正确的决策的。

    那如何拥有这样的专用逻辑呢,这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那就是不断拓展专业逻辑的储备,这更依赖于实践和学习,第二种方法那就是不断深化你的通用逻辑,让专业逻辑尽最大可能的变成通用逻辑。两种方法的配合将会促进这一过程发展。

    5、决策目标

    决策是基于能够达成某个目标的假设,这和执行有本质的区别。执行更多建立在目标已定的前提下,而决策则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就像上面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决定是否要做电动车时,他首先预设了想要做电动车的目标,然后再通过决策逻辑来思考做电动车需要的条件,只要条件具备,逻辑成立,那么这个预设目标将成立。

    在我们做决策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预先假设了这么一个决策目标,这也是一个成功决策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如果决策目标都改变了,那么这个决策当下就已经宣告无效。

    那么决策目标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江南正果觉得至少包含这几点:评价作用和指导作用。

    1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决策目标作为一个确定标准,能够对决策逻辑和决策条件进行定性,通过否定决策逻辑和决策条件来否定自身。

    打个比方,一只小马到河对岸,它的决策目标就是到河对岸去。它这样想(决策逻辑):到对岸去就得过河,这就需要知道河水有多深(决策条件),当它得知这河水非常深,能没过自己(决策条件不具备),直接过河是不可能的(决策逻辑不成立),于是它否定了过河的想法(决策目标无法实现)。

    这个例子其实体现了决策目标在具体决策过程中所发挥出的评价作用,对决策逻辑和决策条件起到定性的判断,当决策目标改变时,它作为一个具有评价作用的要素将无法对原有决策逻辑和条件进行准确评价,从而直接导致决策的失效。

    2指导作用

    决策目标还有另一层作用,那就是它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它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决策逻辑去分析,并基于正确的逻辑去检视决策条件是否成立。

    在我们做决策时,是很难一开始就能够用最有效的决策逻辑去分析这个决策问题的,我们往往会采用一惯性且直观的逻辑去分析问题,但这些决策逻辑往往并不是正确的,对于很多决策,它们对应的决策逻辑通常很生僻,不容易在一开始就能够想到。

    还是用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决定是否要做电动车来举例子。不是每个人都会采用这种“第一性原理”来分析这个决策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确实通过“第一性原理”来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可靠的结果。也有人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他们更多的想的是充电桩密度不够或者是电动车充电麻烦等。基于这样的决策逻辑,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6、结语

    文章总结起来主要包含四大要点:

    ❶做好决策要基于三个基础:决策条件、决策逻辑与决策目标。这三个基础环环相扣,构成决策的系统。

    ❷决策条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完整性、确定性及持续性。

    ❸决策逻辑有两个维度:通用逻辑和专用逻辑,对于一个具体决策,需要这两个维度的逻辑来综合分析。

    ❹决策目标不同于执行目标,它更多的是一种评价和指导,通过评价和指导来确定自身是否成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做好一个决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wf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