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幻想即现实》读书笔记(二)

《幻想即现实》读书笔记(二)

作者: 布衣暖暖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10:47 被阅读0次

第二章:改变命运的战争

你有“无钱型人格障碍”吗

所谓无钱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特点:没钱,偏执、尖刻与懒惰。

如何赚钱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见识和气魄,如何花钱甚至比如何赚钱更能精确地呈现其人格深处的“气味”。

不要用钱去搞定事情,要做到钱归钱、事归事,二者之间界线分明。

“恋母情结”不是恋母

恋母情结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得不好,以至于把自己现实的和想象的人际关系都局限在父母和自己组成的狭小三角形内,对外则声称“曾经沧海”。

曾经沧海是自我限定的一种形式,是用来拒绝新生事物、拒绝成长的最有效和最好的办法。

你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

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能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对抗挫折的能力跟获得的爱的多少有关,而跟设计任何“训练项目”无关,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一个人能够承受“没被满足”的挫败感的前提是,他曾经被很好地满足过,就像吃饱了就能够耐饿一样。

爱是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要避免以爱的名义来实施控制,损害孩子最基本的能力。

爱一个人,就是帮助他成为自己国土上的国王,让他在一切有关自己的事情上,有绝对的终审权。

爸爸还是“初中生”

从最本质的生物学层面来说,异性相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哪怕是在父女之间。对父亲来说,天然的状态应该是喜欢女儿和排斥儿子。

从社会学层面来说,儿子力气大,在落后的农业社会中更有用,所以父亲会喜欢儿子。

社会学层面的东西是可以迅速变化的,生物学层面的东西是可以几千年不变的。到了现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更希望自己有个女儿。

案例中的父亲本是很爱女儿的,却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初中生那样用跟心里相反的态度来表现这种爱。

疲惫感的实质是吸引他人的照顾

易疲乏者内心希望跟他人发展关系,但是缺乏以成人的方式发展正常关系的能力,所以就不自觉地显示自己被动的、弱小的、孩子气的那一面,以建立他习惯了的“疲乏者——照顾者”的关系模式。

易疲劳者具有强大的“吸引照顾”的能力,易疲劳者的生活一定充满了压抑、抱怨、指责和冲突。

在其“疲劳”时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慢慢地让其被照顾得“不好意思”,可以产生强大的改变的力量。

哀伤的时候别坚强乐观

面对巨大的丧失没有哀反应,可能是使用了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掩耳盗铃式的自我保护极有可能引起长期的后遗症。

哀伤不充分,负性的情绪被压抑,没有被表达,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哀伤会使人暂时软弱,但可以在将来真正变得坚强。

注意:正常的哀伤期短于六个月,超过则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的蝴蝶效应

焦虑是一种类似于感冒的“传染性”疾病。一个人将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再将其抛出去,“传染”给更多的人。或许其中的某一个人又遇到一件或几件增加其焦虑的事件,逐步堆积下来,很有可能突然失控,导致重大的事故或灾难。

并非每一个人的个人焦虑都会导致动荡和灾难。在焦虑传播路上,有些人不仅没有用自己的焦虑来放大焦虑,反而把别人的焦虑“”吞噬”了。

希望人群中有更多的这样的人,并可以让更多人“感染”上他们的静气。

在幼稚的年龄绝不成熟

成熟是一件瓜熟蒂落的事。对成熟的过度向往,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

在不该成熟的年龄跨越式地提前成熟,大有逆天而行之嫌,几近自杀。

为什么你总是触碰那颗摇摇欲坠的牙

不断地去触碰那颗摇摇欲坠的牙,感受其疼痛,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即为“对痛苦成瘾”。

越是幼年时期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

重复痛苦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倾向:

一种倾向是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弄得很糟糕。走向极端时可以表现为直接攻击他人和社会秩序,以吸引社会和法律的惩罚,从而达到重复痛苦的目的。

另一种倾向是用社会许可的甚至是赞美的方式来虐待自己,常见的方式是拼命工作。

要改变对痛苦成瘾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幸福的经验,最好的选择是看心理医生。

你做了什么来寻找你的好运

将老子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拓展为“福兮未必祸所伏,祸未必兮福所倚”。

行动是通向幸运还是灾难

没有深思熟虑的行动可能会导致恶果,错误的行动越多,失败得就越惨。

遵循原则:越是在被自己内心的冲突或者环境逼迫着要采取行动时,越要深思熟虑,越是应对复杂的情形,越要谨慎行动。

学习活着

在这个星球上,5万年之内,大约有50亿人活过然后死去。还有50亿人现在正在活着。不管是死了的还是活着的,还是将要死的,都有活得好的与活得不好的。在生与死之间,每个个体的任务,也许就是学着怎么好好活着。

焦躁的子弹射向了谁

一位年轻的男乘务员在请乘客竖放箱子的要求被忽视后,由起初的彬彬有礼变得很不耐烦,边抱怨便将箱子调转90度,动作焦躁而生硬。

或者他是觉得那位乘客是在给他找麻烦而变得敏感乃至焦躁,此种状态如子弹在膛随时可以射出。

这颗子弹可以射向别人,被射中的人会体验到极度的不愉快。极可能遭到反击,成为很多语言和肢体冲突的导火索。

这颗子弹也可以射中自己,导致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对服务对象态度恶劣。其后果是患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理疾病,处于慢性的自我毁灭状态。

言如其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模式。

发音模式:坚守乡音显示了一个人对其早年成长环境的记忆与忠诚。

对词语的选择:

①使用同样的词语(口头禅) :部分反应了其人人格上的某种僵硬。

②选择“暴烈”的词语:其人智力非凡,具有强烈的人际吸引力。

语言的节奏和速度:话说的太快,不过脑子。这样的人要么言语空洞无物,要么出口伤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语言的内容:由的知识、见识,阅历和人格等多重因素决定,言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模式限定我们的时候,就需要新的模式代替并超越它。

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已经很不错,但是一定还有一些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还有一些自己内心的疆土没有去访问过,做一些改变也许会使自我与人生变得更加宽广有趣。

不要用爱控制你的孩子

父母的控制越多,孩子逆反心理越强。孩子逆反心理,是跟父母的逆反心理成对出现的。

孩子的成长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好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

不健康的父母会认为孩子“逆反”,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制止孩子把自己抛弃的行为。孩子的许多言行,甚至是正常的、创造性的、只有处在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阶段的才会有的美丽言行都会被视为逆反。

逆反心理总是跟控制联系在一起的,控制迟早会触及一个人的底线,迟早会激起这个人朝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控制失效。

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依赖健康的成人制造的持续稳定的健康环境。只有成人的“逆反心理”在孩子青春期时不与日俱增,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宁静和谐。

把家变成健康人的娱乐城

不要将工作中的压力和外面的诸如焦虑、郁闷等坏的情绪带回家中,在家里要做到“公私分明”,把一切跟工作有关的事都关在家门外,回家后每人做一件让自己和家人都高兴的事,让家变成一个“娱乐城”。

家有网瘾儿子

不要给孩子戴上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帽子,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孩子过度上网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他所处的关系的问题。

心理医生要治疗的是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父母致力于跟孩子改善关系,将孩子不上网看成一件“”次要的事情”,当他们的关系达到“温情脉脉”时,孩子居然主动上学去了。

成长就是背叛自己的童年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他早年所处的心灵成长环境决定的。在他成年以后,他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内心、言语和行为、成功与失败、幸福和悲伤等等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晦地与他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童年的经历永远无法抹去,而最不愿意抹去的恰恰又是这个人自己。

每个人的童年的共同特点是跟抚养者的矛盾的关系:童年时是依赖与缠绵,长大后是更好更远地分离,一生的成长之路就在纠缠与分离之间的冲突中展开。

抚养者越是能够给予孩子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跟抚养者分离,抚养者做得越好越会就越会被抛弃,越会变得不再被孩子需要。这会导致抚养者的严重焦虑,经常会用各种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被抛弃的命运,父母跟孩子孩子之间的永恒的冲突由此产生。孩子屈从于父母的压力,以生病的方式使自己停留在需要被父母照顾的状态中,来缓解父母被抛弃的焦虑,心理疾病因而产生。

心理医生的任务就是帮助一个人和他的家人共同对待成长与分离的烦恼;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在一个人造的环境中重现童年的成长现场,帮助来访者重新过一个健康的童年。

亲密是为了别离,别离之后另一种亲密即将发生,是健康的母亲和健康的孩子之间的健康的亲密。

一个人对自己童年的“背叛”本身就是成长和健康。

相关文章

  • 幻想即现实 - 读书笔记

    幻想即现实 标签(空格分隔): 心理学 辩证 曾奇峰 [TOC] 基本观点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

  • 《幻想即现实》读书笔记

    “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我们如果感觉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

  • 幻想即现实

    2018年3月14日,春风又起沙飞扬。有风沙的日子里思绪总是比较多。想起前些日子读的心理书《幻想即现实》里面有一段...

  • 《幻想即现实》

    《幻想即现实》曾奇峰 已经无数次听到曾老师的名字,但是他的书却是第一次看到。而这本书如封面介绍的那样,是曾老师作为...

  • 幻想即现实

    时间:6月21日(周五晚上6:30) 地点:安徽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领读人:赵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次读...

  • 幻想即现实

    有烟火味的曾先生 1.不满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人最大的消耗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李敖名言:我如果想要找一个自...

  • 《幻想即现实》

    书摘: 骄傲使人进步,谦虚让人猥琐,越谦虚越猥琐,谦虚到骨子里,就猥琐到骨子里。(害怕树大招风、过度低调的谦虚,两...

  • 幻想即现实

    无论是美剧《西部世界》,还是那部经典的《黑客帝国》,背后都有一个叫做“缸中之脑”的哲思。(感兴趣的可以去琢磨下) ...

  • 幻想即现实(一)

    (P002-P048) 不满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人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

  • 读幻想即现实

    活出梦想中的自己。1、以游戏之心,做养家糊口之事。以游戏之心,做养家糊口之事,也以做大事之心游戏,心神不再因事而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幻想即现实》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xz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