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樊登读书。
文/苏乐
1
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坠江事故想来大家还有记忆,10月28日,一辆私家车与公交车发生碰撞,随后坠入江里,乘客不知所踪。
真相尚未揭开,有“正义”的目击者暗示女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导致公交坠江。
事情很快出现了反转,公安局经调查后为女司机澄清,这次事故责任并不在女司机身上,是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到了私家车,然后坠入江中。
这下子,曾经指责女司机的网友们开始目瞪口呆。
说到底,一些网友的偏见导致了这场误会,因为大家普遍觉得女司机开车容易出事,便想当然地认为,这次的事故也不例外。
心理学上有月晕效应的说法,就是说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
比如,有些人认为男司机开车比较稳当,女司机开车不靠谱,学历高的人比较厉害,学历低的人比较差劲……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有层次的人,绝不会用带着成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他们懂得从思维的固有框架中跳脱出来,用尽量公平客观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他们很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而是用心平气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是一种闲庭信步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看淡得失的开阔胸襟。
2
曾经听朋友说过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大学时,他谈了一个不同校的女朋友。刚开始两个人的感情很好,有一天,他在学校论坛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女友,说她被人包养了,经常有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校门口接她。
开始朋友是不信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心底的疑虑也渐渐加深。
一次,他来到女友的宿舍楼下找她,亲眼看到她被一辆黑色轿车接走。
朋友脑袋一轰,愣在原地好久。
那天之后,朋友开始相信论坛上的传言,不知道用什么态度面对女友,没多久他们便分手了。
许多年后,他才从校友那里得知,当年女友只是给人当家庭教师,黑色轿车的主人是雇主的司机。
偏见的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也会让辛苦建立的关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
当我们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事物时,总能找到证据以佐证自己的猜想,而最后见到的事实就如同我们臆想的那样。
就像《认知突围》中说的,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某个预设立场或者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你就更容易在搜寻证据的途中不知不觉的偏离“公平”。
不用主观的角度看待他人,也不轻易给人贴上标签,是一个人真正有层次的表现。
3
曾经看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六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
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救生员、囚犯、渔民、灵媒、成功戒酒的酒鬼。
之后,六张肖像照被挂在了一起。
每一张照片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
这是很大的一张面部特写,眼神犀利,微微翘起的嘴角,显得如此志得意满,他是百万富翁;
这是一张扭过来的侧脸照,锃亮的光头,大鼻子,目光尖锐,嘴巴抿着,看上去牙关是紧咬的,身后是大面积的阴影,让人觉得沉重,他是出狱的囚犯;
这是一张如此灿烂的笑脸,敦厚、善良,给人温暖和安全感,他是救生员;
他坐在沙发上,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目光犀利,只占了半个画面,另一半画面是一张空椅子,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隐隐不安的诡异感,他是一个灵媒……
但这六个身份,其实都不是被拍摄者的真实身份。
他也不是演员,没有扮演角色的能力。可是,摄影师们居然拍出了六张迥然不同的脸。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认定为某种身份时,最终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学会放下自己的偏见,我们才能看到全部的人生真相,不会一叶障目,从而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
真正有层次的人,懂得放下自己的偏见,尊重客观事实。
他们见过好的,也见过坏的,不以一孔之见判断生活,也不会以狭隘的眼光看待人生。
4
放下偏见的最好办法是放下自己的猜测,清空内心的想法,尊重客观事实。
《傲慢与偏见》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关于偏见的爱情故事。
达西在舞会上遇到伊丽莎白,随后对她产生浓烈的好感,伊丽莎白觉得他态度傲慢,加上听信威克姆的话,误以为达西真的倾吞了他人的财产,因此拒绝他的求婚。
达西悲伤地离开了,临走前给她留下了一封信。
达西告诉她,一切都是威克姆的谎言,事实是威克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私奔。
看完信后,伊丽莎白心中充满懊悔。
第二年,伊丽莎白随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从管家口中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敬重,而且十分爱护他的妹妹。
伊丽莎白在树林偶遇达西后,对他的态度产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慢慢放下了对达西的偏见。
最终,经过一系列考验之后,这对曾因偏见而渐行渐远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过一句很有深意的话,也许换个思维,你能看到的更多,一切都会不一样。
刻板印象往往会导致认知出现偏差,也把我们的世界局限在方寸天地里,以为见到的就是人生的全部。
可是,当你能够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风景也会不一样。
真正有层次的人,善于打破自己的偏见,不会轻易对事情下定论,他们能够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接纳别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终身成长》一书中曾说过,人的思维分为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性思维指的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新的事物,而成长型思维却是不断转换思维,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而偏见,说白了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
卡罗尔•德韦克说,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以前的旧信念就被换成一个全新的,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放下偏见,当你学会新的思维方式时,视野会变得越来越开阔,而你的世界也会随之更精彩。
我是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编辑,爆文作者,文章散见于富书,樊登读书,卡娃微卡等号,专注分享写作干货,公众号/简书:苏乐爱写作。
点击阅读: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发个朋友圈就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