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又称心肌梗死。
是一种因为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形成的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此时就称之为“心肌梗死”,简称“心梗”。
那么,心梗发生前,身体会有哪些征兆呢?
晚上睡觉时,一旦有这三种特征,十有八九是心梗
1、大量出汗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大量出汗,一定要重视起来。
相关数据显示,有70%的心梗,在发病前都有大量出汗的情况。
这是因为,心输出量的大量减少,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都会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大量出汗。
2、睡时头痛
如果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经常发生头痛,尤其是偏头痛,那么可能不是头部问题,而是心脏出现了问题。
偏头痛和心脏异常,都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结果,心梗也会出现偏头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3、肩痛、后背痛
肩痛很容易被忽略,人们认为是肩周炎,或因工作导致的后遗症,但肩痛也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之一。
后背左侧正对心脏的部位,这里出现疼痛时,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出现。
那么极有可能,是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不要忽视,最好去查一下。
三个日常习惯,会加速心梗的发生,尽量避免!
1、暴食
很多心肌梗死病例,都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
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2、不控
这里的“不控”,是指夫妻之间,没有节制。
正常来讲,适度的夫妻之间的“生活”,可令人心情愉悦;一旦过度,势必会给心脏带来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
要知道,过度兴奋,心血管会出现痉挛的现象,造成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脏疾病。
3、睡少
长期熬夜,睡眠少,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促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
长此以往,会因睡眠不足,导致突发性晕厥,此时若救治不及时,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预防心梗,呵护心脏健康,谨记:补3物,动3处!
补3物:
1、α-亚麻酸
α-亚麻酸是人体所缺少的必须脂肪酸,它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部分,在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等,经常食用,还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增强血管弹性,能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增加α-亚麻酸食物的摄入,可以显著地改变血脂状态,能减少血液垃圾在血液及血管壁上的残留,起到平衡脂肪酸摄入,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棕苏子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食物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可达66%以上。每天食用5-10毫升,即可满足身体对α-亚麻酸的需求。
2、维生素P
食物来源:红酒、木瓜、坚果、洋葱、西红柿等。
维生素P,是一类营养的总称,具有很好的消炎和抗氧化作用。
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缺少它,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
它对于保护血管,强健心脏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3、粗粮
粗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还可以降低机体中“坏”的胆固醇,升高机体中“好”的胆固醇;
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预防心脏疾病的危险。
动3处:
1、踮脚尖
没事的时候,可以时常做做踮脚尖的动作,也是保护心脏的好选择。
这是因为,经常踮脚尖,可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全身各部的反射区,还有助于改善一些冠心病人群的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2、搓手
手掌上,有心包经和心经通过。
所以,日常生活中,适当搓拍手掌,可以充分激活心脏的保护神:心包经和心经,促使经络畅通,心血充盈。
3、敲手臂
人体手臂的内侧,是心包经所经之处,经常敲打,可增加心脏供血,有助心脏健康。
方法:手握空拳,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敲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