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简书上读到这么一篇,大概说的是我们这一辈子一直处于等与被等之中,我们等过太多的人,又被太多的人所等待。不禁被触及到,人的这辈子仿佛就处在了“与被”的循环轮回中。
等与被等,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管理与被管理……细想来,数之不尽的“与被”的关系。就像你是你父亲的孩子,又是你孩子的父亲,这样每一个男孩女孩,都在继承与被继承中氤氲着。
人终究在社会中沉浮,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圈子社会中,圈子大了,关系就多了,关系繁杂了,“与被”也就多了。为了生计,也就习惯接受了上司老板的领导,自然也有了领导与被领导,为了工资,也就有了雇佣与被雇佣。这样的“与被”关系,就像市场经济中的合同,任务完成了,责任义务履行了,合同随时都可以结束,随时可以继续。这样的与被,可以多么潇潇洒洒的去处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9255927/1adcc2ddec88c1ae.jpeg)
还有一种“与被”关系,显得宛若老妪的头发,剪不断理还乱。那必是这样的关系沾上了一个“情”字。
前不久看了一篇报道,一位母亲虐待了自己三岁的女儿。评论声音中大多为这个孩子愤愤不平,为这个母亲的行为发指。我看到有这样一个评论:孩子真可怜,她都不能自己给自己选择父母。实在没有意义去争论这样的说法到底是否对错与否。但是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可怜的女孩就被女儿了。
关于情感,永远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却又有多少是能够争论的清楚的。听到分手的情侣,哽咽着,声嘶力竭着说为爱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又不禁有人提出了一个及其残忍的问题:你一厢情愿的付出了,他就得必须接受你吗?
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样的问题,似乎不论给出何种答案都会显得很极端而又不得不给出答案。似乎稍不留神就会滑落道德绑架的坑中。
想到那个很经典的问题:是找一个爱你的还是你爱的人。其实我一直认为电视剧只是将现实生活夸张了,放大了。却不是无中生有。有些剧情狗血的却依旧能在现实中找到其影子。明明喜欢吃的是面包,却不得不因为价格问题而选择了饼干;明明希望收到一支玫瑰,却不得不辗转购买了一束雏菊。
人生啊,但凡有了一丝丝的无奈,生活就会被绑架似的不由自主。于是乎压力与面具就悄悄的伴随着。
与被的关系,有时确实叫人无奈。有时候,付出反而是一种开心,得到却成了一种负担。尤其是那种不等价的得到,反倒叫人背负罪恶感。小学生的作文有各种各样的老梗,其中那个司空见惯的妈妈笑称自己喜欢吃鱼头反而把鱼肉留给孩子。不知道为何叫我觉得不解。尤其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硬塞给别人一样,就像汤姆的鱼汤一样,究竟是美食还是毒药。
中国家长与孩子之间这种及其不平等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真的好吗?家长站在自己角度想着给的越多,孩子就越幸福。当真也是孩子心理的想法吗?不得不说,有时候倾家荡产的去爱一个人要比毫无理由的去接受成吨的爱意要容易的多。
被爱,压力山大!所以有人说别对我太好。却又不免被扣上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帽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9255927/45cf00579cf92734.jpeg)
月盈则亏,爱满则溢。
亦或者,倒是陷入了这样的循环,你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满满的爱,也将自己满满的爱传递了出去,这样的解释似乎显得高尚很多,。就像你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也会传递给你的孩子。
但是,除却亲情,又有多少情感是不求回报的呢?究竟我以赤诚之心待你,要你守护我一辈子的感人,还是我用我爱的锁链困住你的一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