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人们面对生与死的方式竟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人们面对生与死的方式竟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作者: 李在在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09:54 被阅读0次

一婴孩出世

婴孩伴随着哇哇的哭声坠地,向世人宣告,我来了。

家人忙碌而兴奋,这是新生的喜悦。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纷纷来贺。

要选个好日子,办娃娃酒。

娘家人要置办形形色色的物品,俗称送月米,我们本地叫送朱门(音译)。

东西要有米、白面、挂面、鸡蛋、红糖等,另外还要送几块色彩鲜艳的布料,每块3~4尺不等,给婴儿作穿衣用。有的给婴儿缝制虎头枕。

东西装进圆子(音译)里,是一种用细杆高粱编织的一种器具,和菜篮的形状相似,比篮子要大。

装满后,上边用彩布蒙住,用红攀鞋带子扎紧。另外带1只红色公鸡和1只母鸡,鸡脖子上系红布,红关绳拴住母鸡,女婴留下公鸡,男婴留下母鸡。留下的鸡以后出售可换回布料给婴儿做衣裳。回去的鸡,放开继续喂着。

或许因为以前物质条件匮乏的缘故,家里添了张嘴,娘家人也唯恐自家女儿受委屈,常常要准备很多吃食和衣物,每一样都要准备的足足的。有的人家还会买上十斤烧饼、油条,一同送去。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物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送月米也没有那么复杂,量少了许多,但是该有的讲究还是一样也不少。

送过了月米,孩子要过白天。要留白天照,寓意平安百岁。

在这些纪念里,孩子的人生之旅正式开始。

二老人离世

老人离世,后人给亲朋好友,街坊四邻送信儿。

要张罗着请喇叭班子,鸣炮,哭灵堂。街坊四邻互相转告,那某某某去世了。

亲朋近邻来了人,孝子们总要招待。自然也是要准备吃食。

人过世后,也有很多讲究。有头七,五七,百天之说。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人们用这种种的方式怀念亲人,寄予思念。

在哭声和喇叭唢呐的宣鸣中,送走老人。这是一个人生的终结。故有送终之说。

也有俗称“听喇叭”之说,喇叭声的喧闹,或许能冲淡奔丧之人的哀愁。

哪一个老人不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哪一个孩童不是在走向渐老的路上。从青丝到白发,完成了交替。

生与死,亲人们同样都会举办一个集会,一种仪式。方式相似,心境不同。

生与死,一个是开启,一个是终结。一个伴随着喜悦和希望,一个萦绕着伤感和怀念。一个是常绕膝下的陪伴,一个此生不复相见的别离。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生有老,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 人们面对生与死的方式竟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一婴孩出世 婴孩伴随着哇哇的哭声坠地,向世人宣告,我来了。 家人忙碌而兴奋,这是新生的喜悦。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纷纷...

  • 面对生与死的较量

    父亲日日夜夜絮絮叨叨,我感觉他老了,其实他还不老。我经常很害怕他嘴里蹦出来的话,因为每次的话题要不是老家谁建了多大...

  • 面对生与死的思考

    英国诗人罗德亚德•基卜林在他的诗集《预言者》中写到: 你想知道死亡的秘密? 来时之路平坦或坎坷。 习惯于黑暗的长尾...

  • #我的随想录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家这么多天,人与人见面不知怎么开口了,面对面的交流太难得了。亲情似乎没有那么重要,没有...

  • 生死感悟

    感悟生与死: 人们面对生,说:“啊,生了,恭喜恭喜啊,生个大胖小子!”或者“恭喜恭喜生了大胖姑娘!”,表情喜笑颜开...

  • 丧失与哀伤:透过仪式的哀悼

    在面对丧失时,人们会采用各种悼念方式,比如葬礼、告别晚会、毕业聚餐等。各种各样的悼念方式和风俗,实际上是人们面对丧...

  • 冷雨中疯言疯语

    故事往往都太曲折,人往往都是懦弱的。让人们面对无知的等待和已知的死亡都太残忍。开始害怕,害怕生与死的短暂与无知、...

  • 心情日记

    心情日记 文/追光者 生活中能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事大概也只有生与死,人们也总是在面对生...

  • 爱就要表达    —给爱一个行动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的结果让人震惊,竟有这么多人羞于表达爱。与国外的表达方式相对比,我们确实难于做类...

  • 跟孩子谈生与死

    刚刚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大咖谈“生与死”话题的文章,文首说“中国的传统,死亡是禁忌,人们避免面对、讨论,甚至提到‘死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们面对生与死的方式竟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mv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