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王崧舟)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王崧舟)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20:46 被阅读0次

读王崧舟老师文章,颇受启发,摘录如下,再学习:

这个标题,化用了蒋勋先生的一个美学观点: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而提出“审美素养是教师最后的竞争力”,灵感来自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

请你留意观察一下那些只知道必须教给学生的那点东西的教师的工作情形吧。他认真地按照教科书把要讲述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

你将会发现:那些在讲述新教材时应当使用的直观教具和说明性的材料,好像是人为地附加在课的内容上的,所有这些都从学生思想的表面上滑过去了。

这样的教师,工作态度不可谓不认真,教学准备不可谓不精心,知识结构不可谓不清晰。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对此,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分析:因为在教师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情感。

如果教师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气去回想教材内容,他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儿童就会不感兴趣。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化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

“真正丰富的情感”,便是教师审美素养的重要内涵。可以想见的未来,教科书上所有显性的内容,AI(人工智能)都能实现人机传授;针对教科书内容的各种疑难问题,AI都能实现人机对话;甚至,围绕教科书内容的练习与作业,AI也都能实现人机反馈。

而且,AI的知识传授一定比教师更清晰,AI的疑难对话一定比教师更精准,AI的效果反馈一定比教师更迅捷。大数据、云学习支撑下的未来教育,究竟还有什么能力、什么素养是AI不能替代的?

我以为,教师的审美素养也许就是这最后的堡垒。因为,机器不可能拥有真正丰富的情感,机器更不可能对自身的存在发出这样的诘问: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审美素养不仅是教师面向未来教育的最后竞争力,更是教师自我拯救、活出意义的最高生命力。

北大附中王熙乔老师认为:“在外部世界越是快速变化时,向内的自我探索与守正就愈发重要。不仅是学生,每个人都应该将寻找生命的意义、建立自我的使命放到一个日常直面的位置上来。”

相关文章

  •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王崧舟)

    读王崧舟老师文章,颇受启发,摘录如下,再学习: 这个标题,化用了蒋勋先生的一个美学观点: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而提出...

  • 王崧舟谈学情

    在《美其所美》一书中,王崧舟老师认为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 王崧舟老师认为,学情是一个动态具体...

  • 山东卢叶红II再品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

    再品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 山东省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卢叶红 特别喜欢听王崧舟老师讲课,多年前听过王崧舟老...

  • 阅读就是生命的全部

    阅读就是生命的全部 ——读王崧舟《阅读的意义在于活出来》有话说 王崧舟先生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

  • 王崧舟 细读文本方法摘抄

    王崧舟细读词语的方法 王崧舟细读词语的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比较还原法以及圈点标注法三种。这里主要以王崧舟老师的课...

  • 【因师音思】细微之处也动人——观王崧舟课例有感

    王崧舟,一个诗意的名字,而和他同样诗意的是他的课堂。近日有幸通过网络公益课堂,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

  • 听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母鸡》有感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母鸡》,王崧舟老师可谓是语文界的泰斗,能够聆听他的课,是我的荣幸,也使...

  • 荷香袅袅余音绕梁

    ——读王崧舟老师《荷花》教学实录有感 越过18年的光阴回望,我们依然会被王崧舟老师《荷花》教学设计中的智慧与美感动...

  • 文本解读是教师的第一修炼

    2021.9.8 今天晚上聆听了王崧舟教授的讲座《文本解读与教师专业发展》,收获满满。很喜欢王崧舟教授如话家常的讲...

  • 看课例,学设计,悟教学(五)

    ——续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之第五辑 白天忙家务,晚上倒逼自己读书,是这段时间的常态!我很欣慰,《听王崧舟老师评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王崧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pf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