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的本义为绳索,意思是用绳子来捆绑,指受到拘束,限制。引伸为困苦、窘迫、不自在、不自由。
“乐”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即快活、安乐。
(2)安仁:安仁是安于仁道。
“仁者安仁”,意思是仁者安心于仁道。仁者有仁爱之心,天赋宽厚,心怀仁义而无所希求,不管是“处约”还是“处乐”,都能心安理得,像巍巍高山一样岿然不动,一心安于仁道,把追求仁义、践行道德作为自身修养的需要。
知”即智,“知者”就是智者。
“利”。这个字解释起来要费点周折,它的意思转了几个弯。“利”的本义是好处,这里用作动词,包含使有利、使顺利、使得到好处等意思。
“知者利仁”,意思是智者能够实践仁道。”在孔子的论述中,“智”与“仁”常常并列在一起,以仁为体,以智为用,两者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关系。但如果从境界高低而论,仁者确实要比智者高出不少。仁者对“仁”的追求与实践是完全自觉的,发自内心的。智者则讲求实用,知道“仁”在现实世界中是极为有用的,所以就会去努力践行仁道,这就叫“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智者实践仁道。”
【评析】
从人生境遇看,“约”可视为逆境,“乐”可视为顺境;从生活状态看,“约”可视为贫困,“乐”可视为富足。人的一生总会处在一定的环境里,不是处“约”,便是处“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
陷于困苦,不要愁苦和怨恨;身处安乐,也不要作威作福,醉生梦死 。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个“安”呢,就是安住于仁,也就是说仁者呢对于“仁”这样的一个心里状态,是非常非常地安住。安住,就是不动摇,安住呢,就是一种轻松自在,一种轻安。也就是说这个“仁”呢,不是一个束缚,而是很自然地安住在上面,这个境界其实是相当高的。
这里的“利”呢,就是以什么为有利,就是看到什么的好处。所以这个“利仁”呢,就是看到仁德的好处,就去实践仁。,知是一种抉择,抉择才看得到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