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最近听了有关美育的讲座,我真不知道自己不懂美育。
小麦很小就喜欢画画,但是小麦的画线条简单,虽然他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跃然纸上,但是看上去“特别小儿科”,让我很着急。
我经常会在小麦的书包里翻出一堆小纸条。
小麦微故事|美育按照以往,我会直接当垃圾扔掉,但是听完美育的讲座,我就不那么急着扔掉了,而是每张都拿起来看,问问他画得什么,小麦看我感兴趣,他也很开心,巴拉巴拉地讲。据说画的是一个他从来没有玩过的电子游戏。
今天美术课之后我去接他,一进门,小麦就说,“你猜猜哪幅画是我的?”
小麦经常让我猜他的话,十有八九我都是对的。他的画风一般都与众不同。
小麦微故事|美育还没等我说话,老师就说:“他非要这么画。” 言外之意,老师并不满意他画的鸡,或者说不像,至少没按照老师的要求。
要是说我没听讲座以前,我也会有万般无奈。但我现在完全不会去用自己的眼光评价,而是很仔细地看小麦的画的细节。我估计小麦大概在看我的脸色,我就微笑了一下。
我:“你画的画里好像有个故事,说给我听听。”
小麦:“鸡妈妈知道宝宝们被拿到市场上出售(一块钱一个蛋)急得脸都绿了,头发都竖起来了,顶着烈日,奔向市场,不顾儿子在后面喊“等等我”……”
我:“蛮有创意的,我觉得你会是一个很优秀的漫画家。”
小麦:“我喜欢画漫画,就是那种画很多,字很少的。”
我:“嗯,我很喜欢你的故事,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小麦:“我们老师让我们自己选颜色,加进去细节,我就从鸡想到了蛋。”
小麦微故事|美育回头看看别的小朋友画的画,故事也很不一样啊,鸡的样子也不一样。大概那种“像”鸡的鸡才是老师期望的吧。
不过我家小朋友的这幅画我真的很喜欢。
美育最重要的是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画得像不像不重要,有没有故事才关键。
小猪佩奇像猪吗?史努比像狗吗?米老鼠像老鼠吗?类似的形象好多呢,人们喜欢的其实是跟这个形象有关的故事,而不单纯是一个小动物的形象。同理,蜡笔小新,小丸子长得都很一般,辛普森一家的相貌就更没有办法评价了,都不影响他们的收视率。
毕加索所谓的像小孩儿一样的画画,也不过是用艺术的天然语言表达自己,不管是线条还是图形,当被赋予含义之后,他们就不再简单粗暴,而是艺术的代言人。
这就好像写文章,并不是辞藻华丽,语法通顺就有文采,有故事,有逻辑;好像会弹琴的指法,就懂音乐会谱曲一样。
如此说来,从原创艺术的角度,绘画技巧并不是低龄儿童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从一开始,让孩子喜欢自己画的创作才是真正的美育。热爱生活的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当然一个懂得引导和启发的美育老师,也是让人求贤若渴的。
PS:我家爸爸并很不欣赏小麦的这只鸡,他说,如果你送他去学画,他画得这么漫不经心,岂不是在扔钱?他认为小麦以前按照老师要求画的那些最好。
当一个美术班下课的时候,每个孩子都画出一样的类似的作品,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美育是失败的。老师并没有鼓励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学画的孩子千千万,会创作的孩子凤毛麟角。如果不以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想象力为前提而聊技术,那我觉得就跟培养工人没差了。
麦爸还不服,他说就算设计师也要画出图纸的,你看那只鸡,明显比例不对。是的,比例这种事情,外行人都能看懂,但是这个故事几个人能够想出来?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作品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肯定孩子的优点?难道我们脑子里那些长大了之后都会自然理解的“条条框框”那么重要吗?小孩儿难道不会长大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