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童
看到“尺八”这个名字,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个日本乐器?
今天是从七弦古琴网小程序里的内容,链接关注了两个缦学堂的公众号。读文章和视频时,看到了今晚的活动,尺八的声音非常悠远安静,非常感动。
进群后,做了自我介绍。
尺八是很多年前在央视的节目里看过,模样都快忘记了(捂脸)。
那么尺八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以下来自百度:

尺八,中国吴地传统乐器,后传入日本。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隋唐时,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新唐书·吕才传》:“贞观(627—649)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因长一尺八寸,故称尺八。属于古代吹管笛箫类乐器的一种。
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里,还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八支唐式尺八。其中一只竹制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

宋代开始,来自民间的箫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中国流传的竖制竹吹管乐器有箫、南音洞箫(南箫)、广东洞箫等。
与尺八主要区别为箫和广东洞箫等为内挖u型吹口,常封顶盖;南音洞箫(南箫)为内挖v型吹口,不封顶盖。而尺八的吹口是半月型外切吹口。箫与南箫,吹口都与尺八有明显的区别。尺八与箫的开孔也不同,以一尺八寸管尺八为例,其筒音为D,各孔音高为F、G、A、C、D。另外尺八与箫在内径、音色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别。
随着国际上尺八的流行,以及日本尺八界到中国的寻根,各式尺八逐渐传回中国。
知道了这么多,是不是还很好奇?想不想亲自来听尺八直播表演呢?日本尺八大师古屋辉夫与巫娜老师对谈噢。快加群参加吧。

剧透:
古屋老师,本是中学的数学老师。——果真,音乐的本质,是数学啊。哈哈。
因为父亲买了尺八,后来想学时,父亲说,如果想学,一定要给我听xx乐曲。但是他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只好给各大出版社求助。出版社找到横山胜也大师的母亲,于是得到了乐谱,也与大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许也该找个难的乐谱,说不定也能拜在哪位大师名下。……有了这种心思,可能就不行了吧。哈哈。
一年后从中学辞职,校长不同意,他说再教两年,不确定会不会疯。最难的时候,妻子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做教师,资金、精神上支持。
再一年后,有了横山大师的帮助,得到了演出、教学的任务,到目前为止,到家里学尺八的学生,只有150人左右。——古屋老师,对学生,有挑剔吗?有什么门槛才能学习?
尺八本身是不能谋生的,当年学习的人更多。年轻人觉得有些奇怪,学习的人更少了。——想过什么让年轻人理解尺八的方法吗?
只动脑子,不动身体的,更吸引年轻人。
横山老师:消除门派之见。
巫老师:横山老师是尺八国际馆创始人。传到世界。
古屋老师和上周请来的老师,都是横山老师的入室弟子。
国际作曲家为横山老师,为尺八作了协奏曲。
古屋老师吹尺八52年,跟横山老师学了48年。1969年学习。
尺八课已经在缦学堂开展了两天,未来课程安排,请老师讲讲。
现场演奏《鹤之巢穴》,江户时期僧侣表达父子之爱。95%的技巧是古法。
巫老师也弹奏一曲与鸟有关的琴曲对答。——唯一知道的与鸟有关的曲,就是《凤求凰》(羞羞)。
古曲《乌夜啼》。成曲在宋前。慈乌,妇女丈夫被捕,夜里听到了慈乌叫,觉得是喜讯,次日丈夫被放。
古屋老师跟从横山老师,如梦如幻般的乐音,享受了50多年。
巫老师学古琴31年。开始并不喜欢。十几年前开始享受这件乐器,完整的和它在一起。——人、乐、器合而一体的感觉。
古屋老师最开始心理有变化,但因为跟着横山老师,一直坚持下来。有曲折、沮丧,但问题解决了,就很开心。
尺八是否对古屋老师看待人生产生了影响?感觉到他人对自己在心灵上的关怀,觉得自己才是受益者。
古屋老师最后再奏一曲,大概成曲于1930s,只有60-70年历史,也就是当年父亲让找的乐谱——《桔梗幻想曲》。
古屋老师参加了很多尺八的世界范围的盛事,还有很多与作曲大师吴满彻合作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