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要求

作者: 阿磕 | 来源:发表于2022-08-14 22:34 被阅读0次

    《鲍鹏山 论语智慧 第7课 君子的原则》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

    《人性的要求》

    总听到有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可是,从我们诞生至今,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无论我们是否觉知,我们始终在学习。不是学习怎么生存,就是学习怎么更好地生存。只有保证了生存,我们才有安全感,只有保证了不断提升的生活质量,我们才有愉悦感。这是我们的基因早已为我们设计好的程序。这个不是我们的本能吗?

    所以,所谓的“学习是反人性的。”,其实是“强制的学习是反人性的。”因为在被强制的过程中,无论是否学习,我们都不太会产生欢喜心。所以这句话是“强制才是反人性的。”才对。

    可是,既是明知道这种强制不会为我们带来欢喜心,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不仅被强制,而且自己强制自己去学习呢?那是一种长期主义的思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就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积累。每次感到痛苦时,想像未来可能会得到的愉悦,内心就会涌起一种升华的愉悦感,我们称之为希望。

    【君子的言行】

    在孔子的年代,他希望人们最大的希望是成为一个君子,而且他的理念也被广泛传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成为君子。那可能是那个时代最高的道德和行为标准吧。

    但是,除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并做好阶级认同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出了另一个标准,叫做威严。这个威严也就是谨言慎行的具体表现,其目的是为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君子品质。

    由此可知,其实在那个被孔子认为礼崩乐坏的年代,君子同样也是稀缺的。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从模仿君子的样子开始,把自己打造的与众不同。但是,这种谨言慎行的模仿,需要前期的素质教育和德行积累,才有可能实现。

    而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必定要怀着坚定的信念,抵御住诸多的诱惑才行。能够把持住自己的初心,是一件长期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摆个POSS,抛一个高光时刻,就能被当做君子的。因为君子的稀缺,会使整个社会都变成观察者,会让有形无实的人无处遁形。

    【君子的学习】

    之所以君子会遗缺,源于这素质和德行的积累与教育难度较大。之前说道学习内容的时候提到过,要成为君子,六艺五经是必修课。这些课程要都能精熟,才能担得起君子之名。哪怕并不是每一门都特别的精通,至少要有一到两门功课能够出类拔萃,才能在那个领域称得上君子。孔子就是把自己的学生分成了四科,分别专攻不同的学问。

    君子之名的获取,德行是基础,而各种技能的加持,才能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才够得上那个维度的君子。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就像健身一样,不是腿胖练腿、肚大缩肚,而是只有全身都得到了锻炼,局部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君子的养成也是这样,这么多科目,只有一科两科是专家是不够的,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好学生,才是公认的君子。

    只局限在一个维度的精专,只会给自己设限,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自己慢慢走入固定思维的局限。只有掌握更多的学问,才会发现不同学问间的共性或底层逻辑,才能更好地实现灵活地运用和跨界地练习,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懂了。这也是一个君子被公认的重要参考标准。

    【君子的处事】

    才能力基础的加持下,人的优良品质才会被放大。孔子说的“主忠信”就是君子处事的原则,也是成为君子的根本前提。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重,才有可能在社会上有敬畏心,有谦卑感。这是一个立志成为君子的人的充分必要条件。

    以此为基础,再去主动寻找志趣相合的人,是君子之间的相处,也是互相影响彼此增上的前提。并且,从个人到团队或组织的转变,除了可以达成互补以外,还能通过集体的力量不断扩大影响力。对这个集体或组织的认可,自然也会成为对这个集体或组织内的每一名成员认可。

    在这样的集体和组织的带领下,影响或整合更多的集体和组织,就是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贡献,为社会的和谐有爱夯实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有力支撑下,才能在彼此间获得更大的信任和包容,社会的良性发展,才能越来越完善和积极。

    【君子的自省】

    “三省吾身”同样是君子的优良品质。但是,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上是不够的。有一种行为叫做“屡教不改”也是非常惹人嫌的。在发现问题后的整改和迭代,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往往一个错误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经过了以往长期不良习惯的形象,导致了当下的行为失当,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名誉受损,重则伤筋动骨。会使自己的行为达不到标准,而被排除出君子的队伍,更勿论之前自己对自己的美好憧憬与希望了。

    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必然是长期刻意练习的结果。用于改正自己错误的人,必然需要经过对以往习惯的调整,这就是一种冲破舒适区的做法,不经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而这用智慧调整自己品行的行为,就是一种对生命品质的改造工程,并非嘴上说说这么容易。

    而这个改造的结果,会让自己通过内观,让自己由内而外地焕发神采,让自己有内而发的快意欢乐。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同时也是与人性和本能高度匹配的行为呀。

    【写在最后】

    无论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最终能够感受到这种愉悦的,永远是自己。成为君子,是让自己离这个众人向往的境界的越来越近的有效方法。《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和仁,就是希望社会上的人都能以此为标准,作为自己的生活指南,从而最终实现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度的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

    成为君子是一个人的事,让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君子是教育者的事,让整个社会认可这种君子利国利民的观点是圣人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孔子和《论语》经过2500年传承下来的伟大抱负与理想呀。在他老人家的眼中,这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也是人们对人性本能需求的最大满足。

    本文2324/累积44947/目标300000 完成进度14.98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的要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tk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