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然想到写这本书,缘于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几名男子强奸了路上独行的少女,而后又因女孩说报警的言论残忍地杀害了女孩,然而最终被警方逮捕时,罪犯却说,即使逮捕又怎样,做了这件事一点也不后悔。
这绝不是只出现在故事里或者是及其罕见的新闻,不仅是凶手的残忍令人发指,更让人感到愤怒的真正原因或许是,即使接受着应得的惩罚,凶手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罪行,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带来了怎样的残忍后果。那么这样的刑罚,不就是虚无的十字架吗。我对法学并不很了解,但到底该怎样定义刑罚,才能让犯人,背上真正的十字架,这是《虚无的十字架》带给我思考的问题。
2.
在这本书中,最先引入死刑是中原与小夜子的女儿爱美被假释期的犯人蛭川杀害,但蛭川却在法庭上百般狡辩:
“蛭川在法庭上一再反省和道歉”
这番话完全是有口无心,中原听了只觉得空虚,但辩方声称,‘被告为此深刻反省’”
这是第二次看这个片段,我不由得想到6.22杭州保姆纵火案,因为人性的贪婪无度,怎样的残忍,才能燃起那样的熊熊大火,使那样美好的家庭一朝破灭。案情的进展甚至更让人愤怒,“没有故意放火,积极救火,认罪,消防措施不到位”,这些都成了杀人者要求从轻处罚的理由。
凶手认错态度良好,但这些,再也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一切。
“我希望他面对自己犯下的罪,但对他来说,事件已经过去,他只关心自己的命运”
最终能够令小夜子和中原能够稍感宽慰的或许是蛭川终于被判处死刑,但无解的却是,蛭川到死也没有真正的反省,死刑并未让他有任何改变。
“死刑很无力”
3.
但如果没有刑罚,人就可以自由无愧地逃脱犯过的罪行了吗?
纱织和仁科在中学时发生性行为不小心怀孕,最终为了不发生其他影响,两人选择了将出生的孩子闷死,埋在永远不会被人发现的树海里。
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惩罚,二人生活在正常的世界里,却再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纱织的生活过得凄凄惨惨,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当时的惩罚,她甚至为了惩罚自己而患上了盗窃癖。仁科为了救下更多孩子赎罪,成了小儿科的医生,救下了怀孕欲自杀的花惠并照顾她。
虽没有表面的惩罚,但二人心里背负的十字架,应该比那接受死刑的蛭川要沉重的多。
或许是因为女儿,小夜子一直想要证明着“杀人凶手一定要判处死刑”这个道理,但是仁科和纱织身上发生的事,或许动摇了小夜子一直以来坚定的决心,虚无的十字架,到底该不该背负。
文章的结尾很巧妙,本可以证明纱织和仁科杀人的婴儿尸体不翼而飞,看了一些书评,有绝大多数人猜测/认为尸体是被小夜子拿走,小夜子希望二人自首,卸下心里的负担,但实际却不希望他们接受法律的惩罚。但不管尸体为什么消失,这都是最好的结局,因为这两个人,他们所做的,所遭受的,早就超过了名义上的任何刑罚。
4.
在阿加莎的小说《无人生还》中,聚集了一群犯罪的人,而特殊之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人的罪行都在法律的惩处范围之外,而故事的主角无法忍受这些罪行,最终用自己的方式杀死这些人,让他们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些情节,这些故事,还有很多其他事情,都使得刑罚本身充满着矛盾,它有无法触及的范围,也有执行却无力的时候,或许正如文章所述:
“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5.
小说中还有一点触动我的细节,是多年后仁科想起杀死婴儿时说:
“当年做了蠢事,并不是用一句无知就能得到原谅,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避免做出这种蠢事,在得知怀孕时,应该告诉双方的家长,只不过当时担心被骂……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感到害怕。担心这件事一旦曝光,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被这种姑息的想法困住了。”
想起近年来看到的一些新闻,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问题不容小觑,这应该此书是给我们的另一警示吧。
完。
网友评论